第09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作市保密知识竞赛试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市保密知识竞赛试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竞赛参赛须知

  今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颁布实施两周年,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的保密工作,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密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切实增强干部群众保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尤其是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市国家保密局决定举办保密知识竞赛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1.知识竞赛试题范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保密法律法规知识。

  2.知识竞赛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三种类型,各单位也可到焦作市国家保密局网站(http://www.jzsbmj.cn)下载竞赛试题,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并参加答题。

  3.答题卡寄送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市政大厦1309房间,焦作市国家保密局办公室。邮编:454100,联系电话:3568305。竞赛答题卡上方务必写明姓名、身份证号、单位、联系电话。竞赛答题卡寄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10月20日(以寄出的当地邮戳为准)。答题卡复印有效。

  4.本次知识竞赛个人奖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50名。获奖名单在《焦作日报》和焦作市国家保密局网站公布。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 )修订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A.2010年1月1日 

  B.2010年4月29日 

  C.2010年5月1日

  2.国家秘密是关系(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国家安全和利益 

  B.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利益

  C.国家安全和民族的利益

  3.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

  A.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B.绝密和机密两级 

  C.秘密和机密两级

  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

  A.绝密级不超过20年,机密级不超过10年,秘密级不超过5年

  B.绝密级不超过10年,机密级不超过5年,秘密级不超过1年

  C.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

  5.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情节较轻的,处(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A.5年以上

  B.5年以下

  C.10年以下

  6.对绝密级的国家秘密载体,未经( )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A.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

  B.原定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或上级保密工作部门

  C.原定密机关、单位

  7.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 )。

  A.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

  B.视情况需要可以改变密级

  C.既可以保留原件的密级,也可以改变原件的密级

  8.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 )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职责。

  A.自查

  B.送审

  C.审查

  9.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 )批准。

  A.本机关、单位的涉密载体管理人

  B.机关、单位负责人

  C.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

  1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 )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A.直接地

  B.间接地

  C.直接或间接地

  11.秘密级计算机使用口令方式进行身份鉴别时,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 口令长度不少于8位,数字和字符混排,更换周期不超过1个月。

  B. 口令长度不少于10位,数字和字符混排,更换周期不超过1个月。

  C.口令长度不少于10位,数字和字符混排,更换周期不超过1周。

  12.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 ),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

  A.保密要害部门;

  B.保密监管单位;

  13.汇编涉密文件资料,其密级( )进行标识。

  A.应按多数文件的密级

  B.至少应按机密级

  C.应按所采用文件资料的最高密级

  14.《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 )的义务。

  A.党和国家工作秘密

  B.国家秘密

  C.企业商业秘密

  15.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且情节严重的,给予( )。

  A.开除处分

  B.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C.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16.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 ),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A.保密责任状

  B.保密承诺书

  C.保密协议书

  17.在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中,原则上不能对外提供秘密级国家秘密资料,确需对外提供的,必须报请 ( )。

  A.省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或者由省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省国家保密局审批

  B.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或者由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国家保密局审批

  C.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或者由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国务院审批

  18.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以后,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发现不符合保密范围规定的,应当( )。

  A.及时自行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B.及时通知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纠正

  C.及时通知有关保密工作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1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经批准,私自留存国家秘密文件,他的行为属于( )行为。

  A.违反保密规定的

  B.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的犯罪

  C.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

  20.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 )确定。

  A.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安全部门

  C.公安部门

  21.( )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主管本行政区域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22.秘密载体经管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的秘密载体( )。

  A.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

  B.部分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

  C.全部清退可以不办理移交手续

  23.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A.最小范围

  B.最大范围

  C.最合适范围

  24.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 ),重要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2年到3年,一般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1年到2年。

  A.3年到5年;

  B.2年到3年;

  C.3年到4年;

  25.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经过( ),应当与受委托的机关、单位签订保密协议,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A.保密审查核发资质证书;

  B.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C.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26.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

  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27.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 )管理。

  A.脱密期

  B.定期汇报

  C.行政监督

  28.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予以( )。

  A.查封

  B.销毁

  C.收缴

  29.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 )时即视为解密。

  A.会议决定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C.正式公布

  30.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 )规定。

  A.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国家安全行政管理部门

  C.全国人大常委会

  31.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 )确定密级。

  A.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B.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C.本机关单位的保密规定

  32.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通过正当渠道提供国家秘密时,应当以一定的形式要求( )义务。

  A.双方承担保密

  B.对方承担保密

  C.如期归还的

  33.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迅速查明(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和上级机关。

  A.主要、次要责任者,及一切涉密者

  B.被泄露的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C.事件属于敌我矛盾或人民内部矛盾,及处理上采用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的根据

  34.不适用《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办法》的事项是( )。

  A.机关、单位的内部事项

  B.国家秘密

  C.政党中涉及的国家秘密

  35.机关、单位公开发布信息应当遵循( )。

  A.“谁公开,谁审查”原则

  B.事前审查原则和依法审查原则

  C.A和B

  36.收发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及其他物品,应当由( )负责,并且应当逐件、逐页清点,履行签收登记手续。

  A.单位工作人员

  B.办公室工作人员

  C.指定的专人

  37.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 )的义务:

  A.保守业务秘密

  B.保守商业秘密   

  C.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38.机关、单位发生泄密事件时,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同时报告( )。

  A.市保密局

  B.上级机关、单位

  C.当地保密工作部门

  39.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即使在特定情况下,也不可以公开( )。

  A.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

  B.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C.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40.新闻、出版工作者工作中接触的国家秘密事项,非经( )同意,不得擅自公开发表。

  A.保密部门

  B.主管部门

  C.同级人民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

  41.国家秘密载体的基本形式有( )。

  A.以文字、图形、符号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载体

  B.以磁性物质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

  C.以电、光信号记录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

  D.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仪器、产品等载体

  42.保密工作的方针是( )。

  A.积极防范

  B.突出重点

  C.依法管理

  D.严格控制

  43.我国目前可以传递国家秘密信息的通信渠道,主要有( )。

  A.点对点的加密通信系统

  B.业务系统、行业建立的计算机或者传真机加密通信系统

  C.各级政府建立的电子政务内网

  D.全国机要系统的密码通信和加密传真系统

  44.哪些部门(部位)应当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

  A.业务工作中经常产生或者涉及国家秘密较多的部门

  B.专门从事制作、传递和经管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档案的部门(部位)

  C.专门管理传递、储存、处理国家秘密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传真机、密码机等)的部门(部位)

  D.负责生产、存放、保管、运输属于国家秘密产品的部门(部位)

  45.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当采取的保密措施有( )。

  A.严格参加人员审查

  B.严格涉密载体管理

  C.严格场所设备检查

  D.严格新闻报道审查

  46.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涉密程度分为( )。

  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D.安全保卫人员

  47.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

  A.实事求是

  B.依法依纪办事

  C.及时补救、相互配合

  D.保护举报人

  48.涉密计算机的登录口令不能单由数字组成,且存储秘密级信息的登录要求( ),存储机密级信息的登录要求( ),存储绝密级信息的登录要求( )。

  A.口令长度不少于8位,更换周期不得长于1个月

  B.口令长度不少于10位,更换周期不得长于1周

  C.口令长度不少于6位,更换周期不得长于1年

  D.使用指纹、密钥等可靠的身份识别方式登录

  49.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组织开展( )工作,对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A.保密宣传教育

  B.保密检查

  C.保密技术防护

  D.泄密案件查处

  50.严禁存储载体公私混用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将办公用存储载体错带回家造成失控

  B.避免在属于私人的存储载体上拷贝上涉密信息变成涉密载体

  C.避免涉密信息通过非涉密载体扩散

  D.避免办公用的涉密存储载体误操作连接在互联网上造成泄密

  51.泄密案件查处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

  A.立案

  B.调查

  C.处理

  D.结案

  52.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有下列行为( )的,依法给予处分。

  A.滥用职权

  B.玩忽职守

  C.徇私舞弊

  D.采用暴力

  53.保密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有( )。

  A.良好的政治素质

  B.良好的思想素质

  C.较强的业务素质

  D.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

  54.国家秘密的要素为( )。

  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B.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

  C.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D.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55.保密行政执法的方法和手段有( )。

  A.行政许可

  B.行政检查

  C.行政奖励

  D.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执行

  56.定密的一般程序是( )。

  A.单位具体承办人提出定密意见

  B.主管领导或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C.正确作出标志

  D.单位领导指定密级

  57.确保“涉密信息不上互联网,上互联网信息不涉密”,必须对审查上网信息采取( )等科学的管理办法。

  A.建立专门审查队伍

  B.统一保密审查标准

  C.规范保密审查程序,实行泄密“一票否决制”

  D.落实保密审查责任

  58.各机关单位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必须落实( )等保障措施。

  A.有一名主要领导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

  B.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

  C.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制度

  D.各部门内设机构应当指定一名信息安全保密员

  59.国家秘密如何解除( )。

  A.自行解密

  B.审查解密

  C.领导要求解密

  D.工作人员要求解密

  60.加强对计算机使用人员的保密管理,应当落实( )等的措施。

  A.开展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提高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和技能

  B.与重点岗位的计算机使用人员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明确安全保密要求与责任

  C.加强对计算机使用人员执行相关保密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D.严肃查处计算机使用人员的违规和泄密行为

  61.根据《保密法实施办法》对外经济合作提供国家秘密文件、资料需要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

  A.对方以正当理由和途径要求提供

  B.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

  C.通过一定形式要求对方承担保密义务

  D.事先呈报有相应权限的国家主管部门批准

  62.销毁秘密载体,应当( )。

  A.履行清点手续

  B.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C.履行登记手续

  D.确保信息无法还原

  63.根据《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制作秘密载体应( )。

  A.标明密级

  B.标明保密期限

  C.注明发放范围

  D.注明制作数量

  64.安全保密性能检测的内容包括( )。

  A.系统的安全漏洞

  B.网络的安全漏洞

  C.私自上互联网

  D.安全保密强度

  65.涉密人员、秘密载体管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 )。

  A.将所保管的秘密载体全部清退

  B.将所保管的涉密载体全部销毁

  C.办理移交手续

  D.作为自己的劳动成果个人留存一份

  66.造成泄露国家秘密的原因主要有( )。

  A.思想麻痹,保密观念淡薄,保密纪律松弛

  B.缺乏保密知识,保密观念陈旧

  C.保密管理工作滞后,保密防范和保密检查技术滞后

  D.对泄密问题查处不力

  67.根据《保密法实施办法》,以下情形应当从重给予行政处分的有( )。

  A.泄露国家秘密已造成损害后果的

  B.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

  C.泄露国家秘密危害不大但次数较多或者数量较大的

  D.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

  68.以下( )方式不利于保护口令的安全。

  A.将口令写下来作有形的记录

  B.把口令告诉同事

  C.在不同系统中使用同一口令

  D.他人在场时输入口令。

  69.泄露国家秘密的渠道有( )。

  A.对外交往与合作中的泄密

  B.新闻宣传和出版方面的泄密

  C.信息咨询服务方面的泄密

  D.计算机及其网络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方面的泄密

  70.召开具有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下列哪些保密措施( )。

  A.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B.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范围,对参加涉及绝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

  C.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

  D.在涉密会议会场应配备和使用会议保密机;

  三、判断题

  7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

  72.《保密法》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定密不当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

  73.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工作秘密。(  )

  74.新修订的保密法从行政层级和密级两方面对定密权做了限定,不再授予县级机关定密权,取消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绝密级定密权。(  )

  75.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大范围。(  )

  76.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  )

  77.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

  78.可以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存储设备接入公共信息网络,但不能接入互联网,以免泄密。(  )

  79.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

  80.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

  81.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复制,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不得改变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要履行登记手续,复制件不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复印戳记,并视同原件管理。(  )

  82.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

  83.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有关机关、单位应当配合。(  )

  84.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

  85.在办公室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造成泄露国家秘密的可以不用负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

  86.故意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以上,或者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以上是“重大泄密案件”。(  )

  87.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

  88.必须将涉密存储载体上所有涉密信息全部删除后,才能够在互联网上使用。(  )

  89.淘汰下来的涉密计算机进行格式化处理后,才能够出售或者支援外单位使用。(  )

  90.不能够使用存储载体在涉密网络与互联网等各种非涉密网络之间交叉使用,双向下载或拷贝信息。(  )

  91.销毁涉密存储载体应当先清除载体中的信息,再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还原。(  )

  92.采购进口的办公设备未经严格技术检查、检测,不得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使用,但碎纸机和复印机可以例外。(  )

  93.严禁同一台计算机既与互联网相连接,又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

  9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需经过审查后方可解密。(  )

  95.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  )

  96.内部网络与互联网可以物理隔离,也可以逻辑隔离;涉密网络与互联网必须物理隔离。(  )

  97.阅读秘密公文只可在办公室或阅文室进行,可以横向传阅。(  )

  98.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

  99.机密级国家秘密是指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的国家秘密事项。(  )

  100.制作秘密载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制作数量及编号。(  )

  焦作市保密知识竞赛答题卡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单位及职务 联系电话

  A B C A B C D A B C D(√×)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