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 通讯员秦莉莉)近年来,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在马村区法院的指导下,多措并举建设社会法庭,并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
该街道成立了社会法庭领导小组,选聘了乡村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群众代表、大学生村官任社会法官,每村2名,共计77名,其中常驻社会法官3名、法官助理2名。
该街道投资1.5万元,为社会法庭建起了办公用房,配备了桌椅、沙发、档案柜、电脑等办公设施;室内装饰了以社会法庭受理纠纷范围、渠道、调处程序、社会法官职责、纪律等为内容的一系列版面;根据社会法庭工作特点,印制了接待登记本、社会法庭工作台账、调解书等办公文书,保障了社会法庭的正常运转。
该街道采取宣传车造势、农村广播宣传、张贴标语、设立政策法规咨询台、印制5000余份便民服务宣传卡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社会法庭,扩大社会法庭的知晓率。
该社会法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纠纷登记制度、纠纷处理制度、社会法庭联系沟通制度、值班制度等,规范社会法庭和社会法官的工作行为,促进社会法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今年年初以来,该街道社会法庭共受理民事案件109起,涉及600多人次,调解成功90起,撤诉7起,有效降低了法院诉讼案件受理数量,促进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