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正面回应了招生方式“回归”高考的缘由。他说,关于外界猜测南科大已对体制妥协的声音是一种误解,以高考成绩作为部分参照,并非“回归”高考。
(据《新京报》)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支持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改探索,但任何学校改革都须依法办学。此语既出,舆论哗然,教育学者熊丙奇甚至撰文表示,南科大要回归传统,逐渐被教育部收编。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所谓依法办学,即教育部希望把南科大改革试验田纳入到我国教育基本制度的框架内进行。说白了,现阶段南科大招生,必须经过高考这道不可逾越的底线。其理由是:一者,从社会认可度层面上讲,为避免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目前还需要通过高考成绩的认证,才能给南科大毕业生以“合法”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二者,从教育部操作层面上看,南科大作为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还要承担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为南科大创造的行政环境、人文环境、财力物力都是其他城市不可复制的。当高校改革环境存在天壤之别、地方高校感到高不可攀的形势下,南科大改革成果的带动作用将大打折扣。此外,无论是废除高考制,或是推行录取双轨制,都要求地方,特别是教育资源相对贫瘠的考生大省,至少需要从高中阶段调整教学方式,以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游戏规则”,避免又一次输在升学起跑线上。因此,在高考制度饱受诟病、人材培养模式广泛质疑等背景下,南科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育部的谨慎态度可以理解。
那么,现阶段在不可触碰高考底线的前提下,教育部还是为南科大留下了进一步操作的空间。这也是将改革进行下去的关键所在。正如朱清时所言,高考无原罪,其问题并不是成绩本身,而是单一以高考成绩作为参考的一刀切制度。所以,南科大完全可以借助高考的方式,考察学生在学业上的水平、能力和毅力。虽然南科大此前提出的(4+3+3)考录模式被教育部否定,但750分的高考成绩首先需要换算成百分制,然后再乘以百分之60%;而自主招生成绩的100分直接乘以30%的做法足够灵活。这就意味着自主招生的1分相当于高考成绩的3.75分,南科大仍然拥有对生源想象力、洞察力、专注力等选拔标准的主动权。
改革终有迂回。争议不断,正说明了社会各界对改革试航的倍加珍惜;民意,更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不竭动力。改革路上,南科大并不孤单。
我们相信,星星之火终可燎原,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时刻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