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根亲文化扬故里
市气象局积极服务三秋生产
我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验收
“四个率先”开新天
图片新闻
温县蔬菜端上香港人餐桌
三项措施做好信访工作
群艺馆里乐陶陶
淼雨饮品:拼搏创新立潮头
秸秆青贮变废为宝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亲文化扬故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陈作华

  “忆昔我祖,郇封故乡。谆敏好学,知识渊藏。进士及第,孔孟传扬。礼部尚书,五部兼掌。救时伸道,奋发图强。天下己任,民本为上。元天一柱,勋绩皇皇……”

  9月21日上午,修武县郇封镇郇封村,纪念元朝重臣薛澍诞辰763周年暨“修武县薛氏宗祠祭祖仪式”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揭牌仪式在薛氏宗祠大院里隆重举行。

  鸣炮奏乐,净手整衣,升烛上香,宣读祭文,来自大江南北的薛氏后裔聚集于此,以传统的祭祖仪式追述先人功业,共叙宗族亲情。

  薛氏为修武县第一大姓,人口达8万人,素有 “薛半县”之称。薛澍,1249年生于修武县郇封村,自幼谆敏好学,博览群书,进士出身,官至元吏部尚书兼掌五部事。从政数十年,曾提出10条治国方略,缓和了元代民族矛盾,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薛澍97岁寿终,刘伯温为其亲选墓地,元资善大夫、前中书左丞、知经筵事许有壬书写碑文,称薛澍“救时伸道,用夏变夷,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乃“元天一柱”。

  至今,修武县薛氏家族祭祖大典传承已有三十代六百余年的历史。清代修武历届知县都参与薛氏祭祖活动。同治年间,知县李学会亲赴祠堂祭拜,并赋诗“勋猷垂万载,声望耀三才。德裕延世泽,伟业昭麟台”以赞。1996年9月3日,时任修武县县委书记王宏欣然为续修薛氏族谱作序,称赞“族谱始创于明代嘉靖三十六年,迄今经十六次续修,达八本文献资料,亦属宝贵文物”。2002年7月,薛澍有关史实载入《河南历代名人史迹》。

  修武县薛氏宗祠祭祖仪式积极倡导和彰显“百善孝为先,和谐兴中华”的主题,传承祖先爱国亲民、顾全大局、心系天下的高风亮节,弘扬根亲文化、宗族文化,推动家族、邻里、社会的和谐。修武县薛氏宗祠祭祖仪式因保留传统祭祖仪式的纯粹性、民间性和原真性,全面展现该县的民风民俗和民间祭祀文化,2011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内容。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举办薛氏宗祠祭祖典礼,除了传承传统礼仪外,更有弘扬根亲文化、宗族文化,促进信息交流、共同发展的新内涵。”修武县原县长薛祖本说。

  薛氏宗祠祭祖仪式结束后,薛氏助学基金会向10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市群艺馆原馆长薛垂广等20余位书画名家亲临现场,挥毫泼墨,纪念这一家族盛事。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