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见习记者 岳 静
一个成立不足10年、职工不足200人的小企业,却是两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者。依靠标准制定背后强劲的科技支撑,这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各项专利不断涌现,牢牢占领了市场制高点,赢得了行业话语权。在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形势下,这家企业却产销两旺。今年1~9月,该企业专利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930万元,同比增长189%,大规格炭电极的订单量已达1700吨,是去年全年订单量的两倍,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该企业就是东星炭电极有限公司。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万方产业集聚区的东星炭电极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坦率地说,行业标准的制定,是企业发展的拐点。”公司总经理赵东房开门见山地说,“以前只知道埋头搞研发,不知道抬头看市场。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后,才真正认识到标准所蕴含的威力,更加坚定了走科技创新道路。”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要从2005年说起。
2004年成立的东星炭电极有限公司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科技创新的道路。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企业投资600万元研发了采用中德技术国内唯一的大型卧式振动成型机,生产了技术先进的直径650mm、780mm的较大尺寸炭电极,不仅在行业内引起震动,而且吸引了国家冶金部的关注。2005年9月,由国家冶金部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东星炭电极协办的全国冶金工业炭电极暨炭电极行业标准研讨会在焦作召开,专家和同行一致认定,东星生产工艺先进、装备一流。(下转四版①)
本报记者 付凯明 许明霞
吴 凡
国庆长假前夕,河南省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在9月份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该公司生产的淼雨果醋茶饮品获得优质产品奖。
获得该殊荣实属不易。淼雨的蝶变之路可谓精彩。
从一条生产线、三十几个工人、两种产品,到拥有10条全自动化饮料生产线,可生产系列醋饮80余种,年产能20余万吨,产品销售网络覆盖沃尔玛、麦德龙、丹尼斯等国内外大型商业超市,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用了8年时间,一跃成为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果醋制造商,被称为果醋行业的一个奇迹。
如此跨越式发展、骄人业绩的取得,何以实现?在记者采访中,该公司董事长王三星一语中的:“淼雨的发展有赖于‘三件宝’,就是政策好、人努力、才帮忙。”为招揽国内饮料行业顶尖的研发、管理、营销高端人才,该公司开出很多优惠条件,使国内大批人才纷纷投身旗下,仅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就有68人,并与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食品研发所等机构联合开展工程研发。
该公司先后投资新建符合国家饮料生产标准的标准化厂房和空气净化车间,引进10条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和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具备了生产真屋顶、塑料内胆屋顶包、玻璃瓶、PET系列包装的果醋、果汁、果奶等多种饮料的能力。
走进淼雨现代化的工厂,记者最深的印象就是整洁、规范、有序,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骄傲与自信,浓厚的企业文化处处彰显出企业的实力与魅力。那么,面对目前国内饮品行业竞争白热化、饮品种类层出不穷的现状,淼雨公司如何才能占领市场?引领市场搞研发是淼雨人的答案。产品不跟风,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研制出无蔗糖苹果醋、木糖醇苹果醋、果醋茶等果醋饮品。
产品成功了,销售这张牌又该如何打?该公司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把商场超市、酒店、宾馆等作为产品的主要销售点,并根据产品特性寻找相对应的渠道供应商,使淼雨产品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见面。
几年间,该公司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转变提升:2010年1月26日,该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我省第一家登陆该所的民营企业;淼雨饮品已出口国外,并得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参与制定国家苹果醋标准。
谈及淼雨未来发展之路,王三星信心满怀:“打造中国果醋第一品牌是淼雨人的梦想,也是淼雨人的追求。3年内力争把淼雨品牌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5年内将建设年产60万吨‘四大怀药’系列产品和果蔬饮料的生产线,实施休闲食品研发项目、果渣发电厂及制桶厂项目,预计到‘十二五’末,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20亿元,使淼雨跻身国内一流大型饮品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