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霞
孟州市“四个率先”的引领、带动,靠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该市市委书记魏超杰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不三新’协调发展将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放在首要位置,需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创新和提升,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真正让城镇化承担起孟州‘四个率先’的引领重任。”
从“浅水”到“深水”,该市新型城镇化如何创新提升?该市市委、市政府条分缕析,多方会诊,找准了“中心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错位发展理念,中心城区做大做强,中心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作为补充,探索出了五种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
一是城市近郊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引导城市近郊村庄建设新型社区。长店村新型农村社区总投资3.8亿元,占地460亩,可容纳3000多户1万多人,节约土地1000多亩。二是乡镇组团在城区建设模式。孟州市南庄镇工业基础雄厚,在城区规划建设了滨河新村社区项目。该项目占地80亩,投资2.5亿元,建成后可容纳5000余人居住。三是依托产业集聚模式。该市产业集聚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人以上,累计吸纳从业人员3.7万人,有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同时,拉近与周边洛阳、焦作、晋城的距离,打造发射状的交通网络,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促进沿边开放合作和区域间联动发展。四是城中村改造模式。通过改造把城中村建成精品社区。目前占地150亩、投资3.5亿元的南街村改造项目和占地200亩、投资3亿元的北何庄村改造项目已经动工。五是围绕小城镇集聚搬迁模式。南庄镇驸马庄村位于镇区附近,该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可容纳近万人。
在“四个率先”发展这盘棋中,孟州市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占据主导位置。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年说:“孟州走的就是‘工业强市’之路,没有这么多年坚持不懈抓工业,孟州就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没有钱反哺农业,没有钱投入城乡建设,没有钱改善民生。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育龙头、拉链条、调结构、增效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让孟州的‘工业脊梁’更加坚挺。”
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孟州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为传统四大主导产业重新规划,重新定位,即全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建成世界最大、最强的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以核黄素生产为基础,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核黄素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发酵产品生产基地;皮毛加工产业以产业升级为重点,成为世界最大的羊皮皮草和皮革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为重点,建成世界上品种最全、质量最稳、市场最大的多晶树脂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碳化钨等超硬材料生产基地。
孟州打出的第二张牌就是打造招商引资的大平台。在做优做大产业集聚平台的同时,创新招商平台,一是打造高新招商平台。该市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批准升级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高新技术项目蜂拥而至,已有10多个项目与之“订婚”。二是开拓保税招商平台。保税招商让该市成为全国第三十个、河南省第二个经批准建设的“境内关外”保税区,成为辐射洛阳、三门峡、济源、晋城等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心。保税区的建立,成为外向型项目入驻的大平台。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家客商“心仪保税”而把项目放到该市产业集聚区。
同时,该市加强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和对接,引进谋划大项目。今年,该市谋划了中原内配产业园三期、河南三丽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辆电动车及500万蓄电池、飞孟再制造、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等投资额度超10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重大项目,安排新上、续建项目222个。据悉,今年我市给孟州下达的超10亿元招商项目为2个,该市目前在提前完成下达任务的同时,排着开工的超10亿元项目还有6到8个,预计全年该市将有8到10个超10亿元项目落地。
今年6月6日,经省农业厅专家组现场实测,孟州市25.2万亩小麦高产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643.78公斤,创全国25万亩以上小麦连片种植高产纪录,标志着该市小麦高产创建“整县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该市粮食播种面积也已达68万亩,连续3年每年增加4万亩,68万亩粮食总产已达39.16万吨,小麦实现9连增……一个个农业战线传出的喜讯验证着该市已经率先走在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头。
面对“新型”要求,面对“率先”重任,孟州紧紧抓住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再拓展、再提升。
实施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提升集约化生产水平。该市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规划10个万亩方、100个千亩方、300个百亩方,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突出特色,壮大园区,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该市以东田丈、东水运、吴寨为中心,发展标准化蔬菜大棚园区;以黄河滩区为中心,发展山药、地黄等中药材种植园区;以全义农场为中心,发展无公害韭菜种植园区;以淼雨果蔬公司为龙头,以高端岗苹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优质水果种植园区。强化服务,健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该市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产地和注册商标一体化认证工作,建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8个,总面积8万亩,经认定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总数达22个。扶持龙头,培育集群,提升产业化水平。该市立足优势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84家,辐射带动农户3411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今年该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781亩。
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通过新型城镇化化农民为市民,化农村为城镇;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其提供强工兴产的支撑和稳粮固农的基础。只有实现了“三新”协调发展,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让城乡居民共享优质公共设施、让城乡交通网络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现代信息建设服务城乡发展的同时,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该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保障惠及百姓的步伐。加快推进公租房、“温暖新居”等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及时广泛地听取群众呼声,深入推进“平安孟州”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监管,强化社会监督,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三新”表面看是“1+1+1”,但孟州推进“三新”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将在孟州大地上创造一个大于“3”的奇迹!而这个奇迹就是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15年,孟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8万元;城镇化率达到70%……美丽的孟州大地最终展示给人们的将是一幅城乡处处充满活力之美、百姓脸上洋溢幸福之美、绿色田野呈现生态之美、经济社会内生和谐之美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