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建章 沈 昕
立案信访窗口作为人民群众到法院诉讼的第一场所,不仅直接反映法院工作作风和司法形象,也是密切法院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纽带。2011年以来,孟州市法院不断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改建了面积达350平方米的立案信访大厅,设有社会矛盾化解区、立案受理区及诉后矛盾化解区三大功能区域和案件分流指导中心、诉前纠纷联合化解中心、立案受理中心、司法救助中心、速调速裁中心、联合化解中心六个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司法为民服务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细心立案护民权
今年4月份的一天中午,家住孟州市会昌办商贸城的王某急匆匆来到孟州市法院立案庭立案,申请保全一辆大型货车。原来,王某将其空置的仓库租给外地客商刘某,而刘某却在不愿支付租金的情况下,偷偷地欲将自己的财产搬走。法官得知这一情况后,一面及时审查立案,一面组织人员进行保全。两名法官顾不上吃午饭,就立即赶到商贸城仓库,一个小时后圆满完成扣押财产保全工作。由于采取保全措施及时,立案后,双方当事人很快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类似上述情况的案件,该院立案庭今年年初以来已实行诉前保全案件达37件,及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立案是审判活动的初始环节,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该院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尽量避免当事人多跑冤枉路,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可一次性办理完毕,做到案件随到随立,除特殊案件外,及时办理完立案手续。对材料不齐全的,做到一次性告知,避免当事人往返奔波。此外,实行全天候立案服务、上门立案制度等,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
热心服务暖民心
今年年初以来,该院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功能,为当事人提供导诉、调解、答疑等优质高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在立案信访大厅设立了电子触摸查询机,将受案范围、立案条件、诉讼费用缴纳标准以及司法救助的条件和办理程序全部输入电脑,方便群众查询;建立困难群体绿色通道,为需要进行诉讼的残疾人和其他行动不便的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等;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保证困难群众的诉权得以及时实现。
张某的儿子在交通事故中丧生,老人在万分悲痛之际,来到该院立案信访窗口。法官通过了解得知,老人经济窘迫,便及时请示分管院领导,为老人免除了诉讼费用。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后,法官及时审理,依法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
耐心调解促民和
该院全体干警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立案信访窗口,做好立案信访工作,为涉访涉案当事人排忧解难。
孟州市谷旦镇农民赵某与子女分家析产纠纷一案,因对法院判决不服,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针对此案为家庭内部矛盾的特点,该院法官多次到当事人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多年的纠纷得到调解。
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该院有自己的“法宝”,那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该院专门邀请妇联、民族宗教等社会各界人士担任人民调解员,轮流在立案信访窗口做调解工作,更好地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和谐化解。同时,该院还十分重视发挥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法官的作用,专门返聘2名退休法官在立案信访窗口进行调解。老法官有着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实行人性化调解,增强了群众对调解工作的信任。今年年初以来,该院有110余件纠纷在诉前得到成功调解,用速调速裁的方法审结案件82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该院还抓住执行案件立案前环节,进行诉后调解工作,使诉讼调解与执行和解得到充分衔接,防止社会矛盾纠纷在执行环节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