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重要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对“理论指导”这个定位应如何理解?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严书翰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科学发展观在几年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得到全党的拥护。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实践进一步检验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基础上,对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境界: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已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实践证明它已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可以认为“7.23”重要讲话中的这段话,是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最新定位。当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对此,一要强调坚定信心,二要强调求真务实。
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提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出,每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重要时期,总会出现对今后发展道路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不外乎三条路:老路即回到1978年前,邪路即走苏东那样的资本主义邪路,新路即改革开放道路。每当党代会召开前总有错误思想、思潮出来表演,当前也不例外。攻击改革开放无非是要主张走老路或走邪路。正如,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的,中国如果不走改革开放这条路,走其他任何一条路,都只有死路一条。这话说得太到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