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9月27日上午,记者随全国总工会调研组来到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调研,在该公司会议室,记者看到这样一组荣誉:焦作市创新型企业、劳动竞赛先进工会、“安康杯”优胜单位……其中公司八车间在班组建设中获得“省级工人先锋号”称号、七车间和五车间获得“市级工人先锋号”称号。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在班组建设方面的确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重视班组建设
班组作为企业最小最活跃的单元和神经末梢,它的建设不仅成为企业刚性管理与员工快乐工作之间的润滑剂,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班组建设,可以充分挖掘并发挥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如何激活这个“细胞”?该公司从组建之初,就把班组建设列入重要议程,坚持定期听取班组建设情况汇报,加强对班组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班组建设始终生机勃勃。
在该公司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些“红头文件”:《加强班组建设实施方案》、《人才培养与开发管理办法》、《师徒制实施方案》等。为了实施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规章制度,该公司成立了班组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为全面推动班组建设创造了条件。
激发班组建设活力
许多车间的一线工人,大都年纪较小或者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他们都渴盼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同时,作为企业,也不愿安置闲人或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工人们的愿望和需求,该公司努力探索“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生产组织模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理论培训、岗位练兵、师傅带徒弟、结对帮扶等形式,强化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工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先后培养“一人多岗”人才200余人、“一专多能”人才140余人。
在强化培训的同时,该公司还以劳动竞赛为契机,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创新技术和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为重点,从研发班组到生产班组、销售班组,开展了“决战第二季度”、“奋战30天,努力双过半”劳动竞赛,有效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
发挥班前会和团队作用
在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每天的班前会是必须要开的。该公司工会负责人说:“班前会是公司生产过程中特有的一种培训形式,对生产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考虑,该公司每当班组工作交接的时候,各班组都会召开班前会,一方面让上一班的人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给下一班人交代清楚,让接班人避免重复发生问题;另一方面班前会也是经验分享的过程,在不局限内容的班前会上,班组成员将个人解决问题的经验分享给其他成员或班组,形成了经验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促进了新老员工的共同成长。据了解,该公司以公司员工命名的“赵艳返修法”就是在班前会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
近年来,该公司在班组建设过程中还形成了定期收集合理化建议和开展小改革、小发明等活动,并根据工人要求,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劳模带头、各班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实现工作目标的创新型班组模式。仅2011年,该公司就征集合理化建议343条,采纳技改革新项目11项,发放激励创新奖金114200元。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在劳模的带领下,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攻克了两项技术难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努力打造精英团队
企业的班组长,相当于“兵头将尾”,抓好“兵头将尾”是打造公司精英团队的基础。
为此,该公司在下大力气抓“兵头将尾”工作时,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首先,在选配班组长方面,对班组长实行了业绩考核和动态管理,依据公司制定的《人才培养和开发管理办法》,把班组长纳入到管理层学习之列,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执行力。其次,针对车间、各班组的工作性质,建立了固定加灵活、长期与短期学习机制。今年2月份,该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办了员工再教育学习培训班,所有员工都可以报名,由公司承担全额学费,员工可以选择报名参加高起点专科或专起点本科两种不同起点的学习班。公司为首批接受教育的员工支付了总额达36.5万元的学费。
目前,该公司再教育工作使广大工人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前不久通过对班组长和员工的综合考核,采取择优录取、末位淘汰制度,更换班组长8名,提拔19名优秀普通工人到管理岗位,使车间一线工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