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10月15日是第五个“全球洗手日”,昨日上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刚刚印制的15万份“全球洗手日”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分发给各县市区疾控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即日起,这些宣传资料将陆续发放到居民手中。市健康教育专家提醒市民,用肥皂洗手是预防感染疾病最廉价有效的方法,请从正确洗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忽视手部卫生,导致疾病传播的几率大大增加。特别是少年儿童,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和免疫力相对薄弱,更容易因为手部接触病菌而引发疾病。”市健康教育所所长和山茂说,手是个人卫生和公共健康的基础,经常用肥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是降低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和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患病风险的最廉价有效的方法之一。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洗手?怎样洗手才有效?和山茂说,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唾液之后,在接触钱币或其他脏东西之后都需要洗手,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清洗。
正确洗手的方法主要分以下几步: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依次两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只手的掌心旋转揉搓;揉搓手腕,最后将手冲洗干净。应注意的是,揉搓时双手交替进行,整个揉搓时间不应少于20秒。
据了解,即日起,我市各级疾控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将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和托幼机构,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让公众充分了解不正确洗手的危害,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促进居民和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