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新加坡的人,除了感慨这里干净的街道和清新的空气外,感触最深的可能就是交通状况了。对于一个国土面积只有71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超过7400人、拥有近1300辆机动车的小国来说,交通还能如此舒缓,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荣耀。
当然,这并非说新加坡从来没堵过车,但是像别的大城市交通那样动辄“堵死”的现象还从没发生过。据新加坡陆路交通局统计,新加坡每天进到市中心的车辆有30万辆之多,高峰时间高速路上的汽车几乎能达到每小时63.3公里的速度,主干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能够达到26.7公里的速度,这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为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新加坡政府下大力气从地下至地上建起了庞大的立体公共交通网络。地铁线从南到北,从东至西,再加上环线等,红、绿、黄、紫四条地铁线几乎贯穿了全岛。公交车更是延伸到每一个百姓居住的组屋区,与地铁线交相衔接,几乎达到了无缝的程度。所以在新加坡出行,公共交通是非常方便、实用的选择,不仅车费便宜,而且可以到达全岛的任何角落。
在大力改善公共交通状况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还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众所周知的收取“过路费”就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
新加坡所有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面都装有一个电子装置,里面插着一张卡(当地俗称“现金卡”,可以充值),这张卡的目的就是用于公路自动缴费的,相当于我们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自动电子缴费卡。它是为了在高峰时间限制进入市中心车辆的数量而采取的一种车辆分流措施。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在所有进入市中心的入口处,都设立了自动电子收费系统(即“ERP”),根据时间、车流量以及车型的不同,自动从每一辆通过的汽车现金卡上扣除一定费用,目前全新加坡共设有66个ERP。高峰时间通过一次最多要缴纳4新元(相当于20元人民币)。您不要以为缴费一次就可以进入市中心了,这只是第一道门槛儿,如果在高峰时间要进入市中心的核心区,还要再过一个“ERP”,当然这一次的缴费相对较低,一般在1新元或0.5新元左右。别看每次缴费的金额不大,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每天进出市中心的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许多人就不选择高峰时间去市中心凑热闹。但是“ERP”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收费,它在非高峰时间段根据地段的不同是不收费的;另外,在法定的节假日和每个周日全天都不收费。
新加坡的汽车牌照除了正常使用的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红色牌照,它不能全天行驶,只能在特殊规定时间内行驶,也就是每天晚上7时至次日7时之间,以及法定节假日的全天可以上路,其他时间只能在车库里停着,否则将会遭到严重处罚。如果在禁行时间内临时有事想出行,那么必须在车挡风玻璃前放上一张事先购买的通行卡(20新元)。新加坡政府是鼓励公众购买红牌车的,在购买时有许多优惠政策,如减税等。
为防止堵车,除了高速公路和主干道以外,新加坡的车道设计大多以单方向行驶为主,因为单向行车有利于对车辆的疏导,不会有对面车道转向的干扰,可以加快行车速度。
为了限制机动车的数量,新加坡实行严格的“拥车证”制度。拥车证每月分两次拍卖,中标的最低价格将成为该次拍卖的拥车证价格,获得了拥车证后,所有者必须要在6个月内去注册一辆新车,从注册日起10年内有效。新加坡法律规定一车一证制,一个拥车证的使用期限是10年,这也是法定的汽车报废年限。如果车子的使用寿命超过10年,则按规定还要再买一张拥车证。近年来,随着买车人数的不断增加,新加坡拥车证的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变得越来越贵。价格最高时,一辆排气1600毫升以上汽车的拥车证竟然达到9万新元(约合45万元人民币),甚至高于车价。
新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