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本身是干瘪枯燥的,但是形成这些数字的过程却是生动的。
今天在本报开辟的《数字看变化》专栏里向读者展示的这些数字,背后都有着很多让人动容、动情的故事。这些数字反映了沁阳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数字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科学引领,求实创新,埋头苦干,勇争一流”的沁阳精神;这些数字表达了沁阳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勇往直前,再铸辉煌的决心。
《数字看变化》专栏本期起将和您交流,热情欢迎您的参与。
5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 4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1998年元月份,我市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时全市全年共保障困难对象124户、336人,保障标准为90元。据悉,截止2012年9月底,全市城市低保人员3395户6733人,占城市人口7.2%,共发放低保金1192.9万元。后来,我市又先后5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低保的标准和覆盖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市的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前身是从1999年元月份开始实施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当时救助标准为15元。截止到9月份,今年全市农村低保人员8641户18213人,占农村人口4.5%,共发放低保金1750万元。后来,我市又先后4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真正实现了全市城乡困难户应保尽保。
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年3000元提到4200元
我市的五保集中供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2006年,将五保供养人员全部纳入了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实现五保户治病全额报销。
记者从民政局了解到,截止到8月底,我市农村五保对象共有608人,其中集中供养415人,分散供养192人,共发放五保供养金146.59万元。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16人增加到362人
98.9%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
医疗救助封顶线从5000元提高到20000元
我市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从2006年1月1日开始。2006年第三季度,救助农村医疗对象16人次,发放救助金25557元。而2012年第三季度,我市农村救助医疗对象362人次,发放救助金864543.52元。
我市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从2006年7月1日开始。救助城市医疗对象2人次,发放救助金5928.07元。2012年第三季度,城市救助医疗对象100人次,发放救助金226491.46元。
另外,我市将医疗救助封顶线从5000元提高到2万元,救助比例从50%提高到70%。截至今年,全市98.9%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农民的健康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城市道路清扫面积增加1倍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道路建设突飞猛进,“六路一中心”、“八路一园一中心”,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据环卫处反映,仅城市道路清扫面积就由两年前的200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49.7万平方米,面积增加了一倍多。
环卫工人也从300余人到916人,增加了3倍以上。
记者 席志萍、吴明、李海莉 通讯员 谢净净、张娟、杨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