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创举,对于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推进“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市按照“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市已启动新型农村社区11个,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6.3亿元,已完成投资6.57亿元,全部建成后可节地10872亩,节地率达54.7%。我市探索的“353611”标准,上升为全省建设标准,写入《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
一、站位全局,科学谋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沁阳是一个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四位,当前面临着发展与环境、建设与用地、保粮与增收,以及持续转型提升等压力。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必须全力以赴推进。一是加强引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农民期盼,但还有一个统一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引导,不能强迫。我们在全市深入开展“学习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学习九论、新九论、十八谈、新十八谈”活动,并组织五大班子、各单位负责人和村街支部书记多次走出去,学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研究制定房屋征收补偿、房屋产权、财政投入、涉农资金整合、土地增减挂钩、社会保障等一系列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实惠的政策,让农民看到美好前景,调动其积极性。二是理清思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我们确立了“三集中(向中心城区、中心镇、产业集聚区集中)、五率先(城中村、城郊村率先,镇中村、镇郊村率先,产业集聚区区中村和干线公路边的村率先,集体实力强、领导班子硬、群众有积极性的村率先,能集中连片改造的村率先)”的原则,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成一个、展示一个”的思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步伐。三是明确目标。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等因素,每个农村社区以15-20分钟服务半径生活圈或2平方公里耕作半径为目标,一期启动区原则上占地不少于50亩,聚集人口不少于8000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就是从2012年起,利用3至5年时间,集中力量建设6个焦作市级试点、5个沁阳市级试点。
二、多措并举,全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新生事物,肯定会面临种种问题。我们坚持科学运作,有效运作,着力解决“规划怎么搞、社区怎么建、钱从哪里来”等问题,促进社区建设高效推进。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今天的规划就是明天的发展。规划先行,能够避免低水平,防止走弯路。我们坚持把规划作为行动的先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要求,规划了一个4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6个中心镇、15个以上较大规模的农村社区,构筑了以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新型城镇体系,以此来统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以城市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农村社区,明确“五通六有两集中”标准(通四级公路、自来水、电、有线电视、宽带;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确保社区不落后、农民过得好。坚持维护规划权威,所有农村社区建设项目,严格实行项目公示、规划审批、质量监督等制度,确保全市农村社区规划落到实处。二是坚持示范带动。选择试点,先行探索,积累经验,通过点上突破来带动全局,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有效办法。我们以6个焦作市级试点社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探索出了以袁屯社区为代表的多村合并型、以里村社区为代表的产业带动型、以秦庄等村为代表的整村搬迁型等建设模式,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示范。三是坚持多方筹资。采取向上争取、财政奖补、部门帮扶、市场运作、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等办法,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扶持。建立涉农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平台,按照“项目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对能够整合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向农村社区。利用占补平衡、指标漂移政策,将乡村集约腾出的土地指标,置换到城市规划区,利用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级差效益,将获得的土地纯收益用于农村社区建设。组建瑞源公司、丰庆村镇地产等投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金建设农村社区。四是坚持农民主体。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于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无论是规划、招投标还是施工建设,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进行民主决策,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力军。五是坚持常态推进。成立主要领导牵头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实行“四个一”制度,每个社区都由一名县级领导分包、一个工作班子全程跟进、一套工作台账一管到底、一套考核标准奖罚到位,建立“周例会、月督查、季度观摩、半年讲评、年终考核”长效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三、互动联动,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是一事一时之功,必须统筹协调,多方联动,一体运作。我们立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着力促进“三化”发展有机融合、相互支撑。一是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社区建设节约的土地,首先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优先满足社区建设,其余指标按40%用于工业、60%用于城建的原则,有偿调剂到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及城镇集中使用,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和千亿产业集聚区,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实现农民“居住新社区、就业家门口”。近年来,我市新上超亿元项目72个,完成投资156.7亿元,集聚区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十强,16.4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二是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广“农民合作社+土地流转”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释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力支撑,实现了三者互动发展。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343家,辐射带动农户6.8万户,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3%。三是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中心城区协调发展。社区建设节约的土地,部分置换到中心城区,为城市发展拓宽了空间,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又为土地指标漂移、提高级差效益创造了条件,从而实现了农村社区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市累计投资40亿元,建设六路一中心、八路一园一中心等重点城建项目100余个,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吸引力、承载力、带动力大幅增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大战略、大工程,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我们将按照卢展工书记莅焦调研讲话要求,按照焦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既定的总体规划,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运作,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名副其实的新型农村社区,让躬耕垄亩的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新生活,持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