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付凯明
焦作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样一个时刻:2012年9月19日,瑞庆汽车发动机项目(也称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生产的第一台汽车发动机下线,从此汽车发动机没有“焦作制造”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按照“零件—部件—总成—系统—整车”的发展思路,我市有空间有潜力做强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我们一定要在中国汽车发动机上刻上‘焦作制造’!要在共和国土地上飞奔的汽车上装上‘焦作制造’的发动机!”豪壮声音响彻寰宇,豪迈气势锐不可当。
人们不会忘记,在新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创造过“蒙牛速度”、“厦工速度”。今天,同样在新区这片热土上,又诞生了汽车发动机建设史上的最快纪录——奇瑞速度。
2011年6月12日,我市组团第一次到奇瑞总部所在的安徽省芜湖市进行接洽;
2011年12月7日,瑞庆汽车发动机项目在省政府正式签约;
2012年2月1日,项目开工奠基;
2012年3月26日,厂房第一根钢柱吊装;
2012年4月12日,厂房第一个网架开始吊装;
2012年7月19日,首批设备进场安装;
2012年9月19日,瑞庆汽车发动机第一台下线。
从牵手到正式签约,不到半年时间;从签约到开工,仅仅不到两个月时间;从开工建设到设备开始安装,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建设,更是将18个月的施工期缩短为5个月;从设备安装到产出第一台发动机,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开工到产出第一台发动机用时232天。
这样的速度,离不开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市领导的果断决策,也离不开市直相关部门的特事特办、鼎力支持;更离不开焦作新区和奇瑞公司的密切配合。
我们怎会忘记,市委书记路国贤亲自率团到奇瑞总部拜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亲自率团到焦作实地考察;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多次到焦作新区调研,协调解决项目用地、资金、排水等问题;市发改委等部门及焦作新区和奇瑞公司开展了高频率、高密度的谈判、对接。
焦作市谋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突破的强烈愿望,与奇瑞公司布局中原进而开拓北方市场的战略构想一拍即合。为了让奇瑞发动机的心脏在焦作这片沃土上迸发激情,所有相关人员踏上了密切配合、奋力拼搏的新征程。
我们不能忘记,为了第一台发动机下线,该项目业主焦作新区举全区之力,全程式、保姆式跟踪服务:新区主要领导每周都要深入一线,现场指挥;区直有关部门、文苑街道、文昌街道以及项目所在村的两委会干部上门服务、协作配合,实现了施工零干扰、服务零距离。
我们不可能忘记,为了第一台发动机下线,施工方焦作建工集团每天投入600多名精兵强将,日夜施工,全天候安检;设计方机械工业第九设计院抢时间,赶进度;监理方河南万安监理公司抽调技术精英全天守候,监督每一道工序、每一件材料,监理人员每人每天巡查工地要行走二三十公里。
我们当然记得,拆卸、安装方中国三安建设有限公司从安装奇瑞第一条生产线开始就成为奇瑞生产设备的“专职”拆卸、安装商。为安装好汽车发动机生产线,该公司采取一套班子两套人马的办法,同步设计、同步测量、同步施工、同步调试,强力推进,使得六大类4000多吨7000余套、件的加工生产线设备、夹具等通过拆除、包装、吊装、运输、安装、空负荷调试等在两个月内完成,比正常工作期限的8到10个月大大缩短,创造了该公司的新纪录。
我们清楚地记得,为了第一台发动机下线,第一批奇瑞来焦人员住工棚、忙工作,4个月时间没有回过一次家;7月,奇瑞总部人员忙碌在近40℃高温的厂房内,圆满完成设备搬迁;9月,所有人员调试设备、清扫厂房、技术支持、组织零配件,为迎接第一台发动机正式下线作着最后的准备……
“焦作,让奇瑞创造奇迹”。把瑞庆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成示范性工厂,是奇瑞公司领导在项目成立伊始提出的战略目标。
今天的瑞庆汽车发动机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设周期22个月,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6.8亿元,建设272、372、472和E3D10等4条生产线,年产发动机44万台;二期投资8.2亿元,建设E3G10和496等2条生产线,年产发动机17万台。发动机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发动机61万台、产值67亿元、利税8亿元的生产规模。
随着瑞庆汽车发动机项目的建设,其他相关配套产业也将陆续跟进,落户新区,未来将形成一个以瑞庆汽车发动机项目为核心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基地。生产基地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大幅度提高新区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极大促进新区乃至全市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力推动我市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对创建国家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一切,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奇瑞速度一飞冲天”,这是英雄的壮举,这是血汗、激情与牺牲的交织与辉煌,让时间再为“焦作制造”作证吧,焦作新区携手奇瑞集团正乘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奋力腾飞,共同迎接经济转型示范市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