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因为“严”而引起不少争议。针对社会民众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17日的有关会议上表示,新规定实施前,将对现有信号灯和技术监控设备等展开集中排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及时清理、整改。如此看来,实施更加严厉的法规和管理,给道路交通更多安全保障,正在积极稳步向前推进。
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需要更加严格的法规来管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道路交通伤害是世界各地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死亡和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呈现绝对数量下降的良好势头,但交通事故致死的绝对人数依然惊人,致死率依然处在国际前列,局部地区道路交通事故依然居高不下。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尽管相关部门积极准备,媒体也强烈呼吁和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安全,但全国仍发生交通事故68400多起,涉及人员伤亡的就有2164起,794人死亡。血淋淋的事实提醒我们,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进一步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故意违法行为的惩戒和预防,遏制交通事故多发势头,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要求。
去年5月开始,我国将醉酒驾驶机动车列为刑事违法行为。这一做法在讨论阶段争议颇大。一年来,全国醉驾同比下降近一半,因酒驾导致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人员伤亡大大减少。这表明,加大对故意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举措。
不过,法令的权威并不是简单地体现为严苛,而是要落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对故意违法行为和过失违法行为,不仅执法中应当区别对待,而且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时应该有不同考量。比如对醉酒驾驶、故意遮挡车辆号牌、在人员车辆密集路段飙车、私自改装车辆等违法行为,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加大处罚力度,实乃顺应民意之举。而对因异地驾车路况生疏、道路通行标志设置不科学等引发的违法行为,则应从轻处罚。
与钢铁造就的汽车相比,人的血肉之躯太过脆弱。对于任何置身马路的人来说,不管是司机还是行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杜绝违法违规举动,才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顺畅、和谐的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