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青山绿水净影寺
在甜蜜中听雨
红枣情

秋天的缝山公园(外二首)
幸福的碎片
爱的变奏
良宵心绪
游日照
过往生活留下的印迹
红 砂 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家卿 /直抒胸臆
过往生活留下的印迹
——《我写的和写我的——杨家卿报纸文章剪辑》编后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30年前,我就与文字材料打交道,至今仍在继续。现代化的步伐和科技发展的速度使大多数人始料未及。当时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手写的字变成铅印的字。那时写作可是地道的“手工缝制品”,能打成铅字就很不错了。与现在利用计算机系统这个平台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如今得暇,我从过去收集的旧报中翻检出一部分内容精心印制了这本小册子。其中,有的文章因为年代较长、办公和住宿几经搬迁及保存的报纸散失等原因,未能全部收编进去,也不免留下些遗憾。我把发表在各类报纸上杂七杂八、七长八短的和别人写我的有关文章编在一起,拟名为《我写的和写我的——杨家卿报纸文章剪辑》。

  曹雪芹花费10年功夫撰写完《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后曾感慨万千,饱含深情地道出自己的心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公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留下了千古芳名,而愚辈是绝不敢奢望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他好比是一棵参天大树,我至多也不过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而已。用“一把辛酸泪”来表达我编后的心情倒是较为妥帖的。同时,看到自己取得微不足道的一点成绩,心里也难免滋生些许欣慰。因为,这些只言片语毕竟是我劳作不辍的见证。俗语云:是骡是马牵出来遛遛,讲得是要把真本事拿出来“晒晒”。在我求学和工作的不同阶段,确遇个别好强逞能者,动辄云云自己写过什么什么东西,发表过多少多少文章,进而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自居,招摇显摆,口无遮拦,目中无人,其实明眼人大都鄙视甚或是唾弃的。唯物论者讲究用事实说话,事实胜过一切花言巧语。自幼我就秉持一种自信的性格,至今仍未改变,还会影响我的余生。打心底里看不惯那些自我吹嘘、当众摆谱之类。我在市委北院工作期间,曾有位领导说:“杨家卿是个没傲气但有傲骨的人。”此言在南北院流传甚广。我认为这个评价是中肯和妥帖的。大家都懂得,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并不容易。在这喧嚣浮躁、物欲横流、弥漫着铜臭气息的尘世,人们不顾一切地追逐资本最大化的年代,真正做到静下心来,读书写作,做到始终如一更是不容易。我“爬格子”数十年深切体验到,写文章确是件苦差事,哪怕是“豆腐块”文章,都要费心劳神地去思考、去付出,深感成之不易,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浮皮潦草。如写新闻稿件,首先要有政治敏锐性,勤于观察思考,善于捕捉新闻由头,还需有基本的文字功夫和乐于吃苦的精神才行;如写文学作品,不仅要善于观察体验生活,还要多读书、勤练笔;如搞理论研究,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论素养,又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行。总之,搞文字这个行当,需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博学善思的功夫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本册子仅供自己存阅方便,聊作过往生活留下的一点痕迹,从中可以看到社会变迁的片鳞只爪和蛛丝马迹,也偶尔体味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