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新型城市看精品
我省召开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
桃花峪黄河大桥主桥
本月月底合龙
我市召开第三季度社会治安
稳定形势评估会
何平感言
焦作医改要为全省做示范
科技稳粮 产业富民
军地领导检查征兵宣传工作
积极拓展城市空间
省教育学会小学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
焦作年会昨开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稳粮 产业富民
□李彦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黎阳收,顾九州”。

  浚县,古之屯粮之所。今年6月,又取得重大考古发现:84个分布密集的隋朝国之粮仓,诉说着浚县在农耕文明时代的辉煌与荣光。

  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浚县人牢记“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古训,为一种责任而坚守。

  都说土地是黄金,浚县人却把粮田看得比金子还“金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把投入巨资整理的土地大都用在了复耕上。在别人为耕地红线担忧时,浚县的耕地不减反增,从原来的91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7.6万亩。

  有人说,浚县人种地都种“憨”了,但仓禀实、天下安,我们为肩负国家的粮食安全责任而情愿“憨”。

  浚县农科所所长程相文,一辈子就干一件事——侍弄玉米,生生用一粒种子“浚单20”摘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温家宝总理亲自为浚单系列玉米种起名“永优”。如今,“永优”种植面积全国第二、黄淮海地区第一。

  永优、永优,永远优秀!依靠科技支撑,浚县粮食单产、人均产粮、人均贡献粮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国前茅,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选准品种重点突破。以浚县农科所为依托,组织科技专家,选取种植试点,确定主推品种,实施重点突破,开展100亩良种培育科技攻关。

  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规划1万亩大田试验基地,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工程,为提升大田粮食单产摸索经验、探索路子。

  科学集成种植技术。普及“选用良种、精耕匀播、统防统治、配方施肥”高产模式,实施2万亩整方连片推广示范。

  全面推广普及应用。从两万亩推广示范到五万亩普及应用,采取统一专家技术培训、品种布局、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秸秆还田的“六统一”等措施,全力保障整县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

  一百亩科技攻关、一万亩大田试验、两万亩推广示范、五万亩普及应用……浚县成为全国整县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粮食单产连续五年刷新全国纪录。

  让单产更高、粮仓更满、农业更强,浚县人打出了一套科技稳粮的组合拳,积极探索粮食高产稳产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推进种植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

  实现集约化——让土地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流转,并推广优良品种连片集中种植,在此基础上,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出率。

  推广标准化——通过建立健全涵盖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成熟经验组装农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实行组织化——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效连接起来,抱团闯市场,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推进产业化——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不断延伸农业链条,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业大田变成工业的“第一车间”。

  上有稳粮之责,下有富民之需。浚县该如何统筹发展同步推进?

  登高才能望远,敢破方能善立。我们要用思想的大解放、视野的大拓展、市场的大建设推动浚县农区大发展,开创农区发展新模式,走好“科技稳粮,产业富民”之路。

  以转促转,转思想、转思路、转方式,我们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抓住一切机遇,用“转”的坚定信念打开农区跨越发展的“闸门”。

  让金色的小麦穗直接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让传统小农业变成新型现代大农业,让一片片良田变成一座座精细化产粮大“车间”,让浚县的农村变成美丽的新型现代城镇,让浚县的农民变成新时期的现代产业工人……

  思想通了,路子对了,接下来关键在做。

  我们从扶持小麦、玉米、大豆加工做起,用种粮的坚守、盼富的热望、实干的精神,牢牢把住绿色、生态、环保的底线,朝着农业全产业链目标探索,把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变成增值链、利润链,用食品工业的崛起撑起浚县产业富民的蓝天。

  如今,在浚县,小麦—面粉—食品、玉米—淀粉—糖果……食品工业产业链一天天拉长,粮食在层层转化中步步增值,财富也在层层转化中成倍增长。

  浚县的粮食品质全国有名。立足这一特色,我们立志将浚县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营养面和鲜湿面生产基地,叫响浚县面制品品牌。

  国内第一条纯净粉生产线在浚县投产,我们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将小麦面粉做到最高安全级别的地方;中鹤好麦滋营养面、汉生鲜湿面……一个个贴有“浚县”标签的绿色食品悄然走出河南、畅销全国。

  我们要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全部纳入农业产业化集群之中,让农业产业化成为产业富民的支柱。

  我们要启动粮食这根“大杠杆”,“撬动”浚县经济大发展。到2015年,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特色养殖加工产业集群、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链条,每条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产业蓬勃兴起,让我们切实尝到了“转”的甜头:工业用电量从三年前不足1亿千瓦时增加到现在的3亿多千瓦时;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浚县产业集聚区围绕“农”字做文章,建成面积8.5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76家,总投资90亿元,先后获得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称号,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表彰。

  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企业扩张急需用地,而浚县107.6万亩耕地基本农田就占84万亩,工业用地去哪儿弄?

  破解难题的关键还在一个“转”字。现实催逼我们创新转的方式、加快转的步伐,创造性地探索一条依托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王庄镇从建设中鹤新城切入,一期工程下来就置换工业用地1500亩,复耕土地3850亩。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仅为企业扩张腾出了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周围10个村1.4万名群众就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土地集中种,粮食进工厂,群众住社区。如今,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的浚县人,正在通过科技稳粮、产业富民重塑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模样。

  (作者系中共浚县县委书记 编辑 王晖、龚砚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