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大力推进‘八区’建设的热潮中,文化系统注重发挥职能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助推‘八区’建设,让文化‘给力’武陟发展。”日前,县文化局局长成东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一是围绕“八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今年以来,已向国家、省、市申报项目资金达4030万元。其中,已到位资金1230万元,包括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020万元、农家书屋和乡镇文化站建设资金210万元。国家文物局已立项项目资金达2200万元,包括妙乐寺大遗址项目1200万元已纳入国家重点文物项目库,正在编制可行性方案;嘉应观700万元油漆彩绘项目;嘉应观、妙乐寺塔、千佛阁三处国保300万元防雷项目。下步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对三处国保600万元安防技防项目立项。
目前,已投入资金102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其中,用于嘉应观、千佛阁消防改造工程资金120万元;用于嘉应观前院山门、御碑亭、严殿、中大殿维修工程建设资金 400万元,500万元己进行公开招标,省古建研究所将于近期开始动工修建。编制完成了嘉应观、妙乐寺塔、千佛阁三处国保防雷设计方案、安防技防报警系统方案。为推动嘉应观上档升级,将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拟贷款2亿元项目作为全省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向省、市有关部门推荐对接。
二是围绕“八区”建设,搞好文物勘探发掘保护工作。完成了妙乐寺景区地下文物的勘探工作,为编制遗址展示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组织业务骨干搜集整理妙乐寺塔有关历史资料,进一步充实其文化内涵。坚持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对产业集聚区内的郑州日产东辰汽车产业园项目,城北重工业园区内的S104郑常线改造工程万花段,陶封工业园区的滑封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木栾新区内的中轴大道、朝阳二街和朝阳三街延伸段工程,老城区的仰韶公园建设项目以及谢旗营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勘探面积达2.3万平方米,发现古墓葬22座,部分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保护性发掘。
三是围绕“八区”建设,推动新农村和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投入资金21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其中,用于农家书屋建设的资金达200万元,在全县建成100家农家书屋,为每家书屋配备图书1245种1491册、音像电子出版物101种456张、报纸期刊22种、书柜5个、阅览桌1张、椅子6把以及报刊架、标识牌;投入10万元为乔庙、大虹桥两个乡文化中心分别配备计算机4台、摄影机1套、DVD 1台、打印机1台、服务器及各种软件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资金,计划在乡镇文化中心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届时,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将覆盖全县13个乡镇352个行政村,实现文化资源县、乡、村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是围绕“八区”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文艺骨干,紧扣“八区”建设主题,创作编排了二股弦戏《武陟人民同欢庆》、快板《和谐武陟展新容》、现代戏《老房子新房子》等一批文艺作品,为“八区”建设提供舆论支持,营造浓厚发展氛围。协调安排省、市、县专业文艺团体深入乡村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活动29场,以戏剧、歌舞、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八区”建设,活跃乡村文艺舞台,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共享和谐武陟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