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良贵
“幸福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幸福街,幸福街好地方,好地呀方……”10月11日,家住解放区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龙光楼院的老党员王素芹,带领老年合唱队演唱刚刚创作的歌曲《幸福社区花儿香》。伴随着优美的歌声,走进院里的网格化惠民服务点,透过一个个惠民服务情景,笔者深深感受到这一新颖的服务形式给居民带来的实惠和温暖。前不久,国家民政部社区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这里调研时,对该街道的网格化惠民服务点给予高度评价,并亲切地称之为“居民身边的服务超市”。
代办服务点方便居民新生活
“家门口设立网格化服务点,不用出楼院就能缴纳水、电费,代办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贴心服务。”10月9日,居民李保珍手拿着收费单据高兴地说。
今年年初以来,幸福街社区把惠民服务作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的重点,将服务内容全方位拓展,社区服务由节日化向常态化发展,居民什么时间需要,社区及时帮助和帮扶。4月份,该社区在龙光楼院惠民服务点设立了水、电、煤气费代收点,让居民不出楼院办妥生活琐事,同时设置爱心工具箱,投入5000余元购买各种维修工具、急救用品、文体器材等,免费供居民借用。服务点还增加事务代办业务,涉及劳动保障、贫困救助、计生服务、生活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效能投诉等“八位一体”的便民代办事项,并统一对外公布,统一服务流程。
幸福街社区在开展惠民服务中,着力从小处、实处挖掘惠民服务内涵。10月份,龙光楼院服务点又开辟投资兴业“绿色通道”,推出“一站式”服务商户的新业务,为客商免费提供保姆式服务,吸引众多客商到辖区投资兴业。10月8日,安徽籍商户李玉敏在辖区出资500余万元组建公司,开业时间紧迫,但在经营选址和执照办理环节遇到困难,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服务点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免费提供全程代理服务,使他从经营选址、执照办理到正式开业仅用3天时间。李玉敏高兴地说:“代办服务真好,让我们商户感到很温馨。”据统计,该服务点已为居民和商户代办各种业务100余人次。
网格协管员记事本里看民生
“10月8日,在楼院北楼清理马蜂窝;10月9日,将楼院大门进行粉刷;10月10日,为院里老人集体过生日……”龙光楼院网格协管员杨玉琴的民情日记本上,记录着惠民服务的点点滴滴。
进入9月份以来,幸福街社区在加快推进楼院网格化管理服务进程中,率先在全市建成一支走家串户收集民情、沟通上下传递信息、化解矛盾和谐邻里、服务上门便民惠民的网格协管员队伍,实现了沟通“零距离”和服务常态化。该社区按照每400户设立一个网格的标准,在龙光楼院设立网格化惠民服务点,专门配备两名网格协管员,帮助居民办好大事小情,当好居民服务型“保姆”。笔者在社区采访中,居民们都说,杨玉琴当居民的“保姆”分文不收。9月份的一天,杨玉琴得知孤寡老人许兰英、张淑贞无人照顾,便主动当上老人的“特殊保姆”,并发动邻居们为老人送饭。老人逢人就说:“院里有了像杨玉琴这样的热心人,我们孤寡老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有困难就找网格协管员”,这句话已成为龙光楼院居民们的口头语。
幸福街社区组织网格协管员主动承担社情民意信息员、义务治安巡逻员、民事纠纷调解员、卫生管理监督员和未成年人辅导员等多种角色,在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员服务队真情服务暖民心
“院里有了‘党员帮您忙’服务队,啥困难都能解决。”10月10日,龙光楼院76岁的赵玉柱老人提起“党员帮您忙”服务队照顾自己的故事,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4月份,赵玉柱老人患病卧床不起,老伴和儿女又不在身边,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和邻居一起把老人送到医院,一连几天轮流照料老人,直到老人康复出院。
成立于今年3月份的龙光楼院“党员帮您忙”服务队,一直用爱心温暖着社区居民家庭。龙光楼院过去没有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居民健身十分不便,遂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了“党员帮您忙”服务队。健身器材的安装需要占用居民的菜园,队员们一家一户做工作,种菜的居民深受感动,同意毁掉菜地安装健身器材。菜地平整硬化需要资金,队员们慷慨解囊,加上辖区企业的资助,用筹集到的5000余元资金硬化了地面。健身器材装好了,居民们高兴地说:“党员伸手来帮忙,菜地变成健身场;居民健身有去处,生活质量又提升。”据统计,截至目前,“党员帮您忙”服务队共为民解决难题60余个,做好事、实事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