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缺乏争先进、当一流的志向,拼劲不够;想突破、想超越,却站位低、眼界窄、思路狭,能力不强。
转变领导方式向哪里转?就是向“求实”上转,向“为民”上转,像焦裕禄那样刨穷根、解民忧、帮民富。
当年,焦裕禄“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调查研究,找到了治理“三害”的良策,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奋力拼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天,担起转型发展的重任、应对千帆竞发的挑战,兰考更要高举起焦裕禄精神这面旗帜,续写精神变物质的传奇。
实现精神变物质,就要科学求实、创新思路,扬长补短、稳中求快,走出一条符合兰考实际的科学发展的路子;
实现精神变物质,就要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大干快干实干苦干拼命干,用奋斗缩短发展差距;
实现精神变物质,就要亲民爱民、无私奉献,像焦裕禄那样,把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责任看得比天大,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兰考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怎么后发先至?
从兰考到郑州机场仅有一小时车程,抓住郑汴新区建设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瞄准国际前沿、瞅准高新技术兴产业、上项目。
不怕基础薄弱,就怕扑不下身。书记、县长亲自带队,一起推介兰考,一道和投资者商谈,县领导班子四面出击、八方联络,选商引智。先后五下福建、六赴宁波、七进北京,用诚意赢得信任、招揽项目。
我们先后四次修改兰考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让客商愿意来、留得住,一批批高科技项目相继落户兰考,目前已形成服装产业集群、吊装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电子新能源产业集群。
2011年,全县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1.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2个;今年1~9月,全县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4.1亿元,其中亿元项目36个。兰考,正向着新型工业化大步迈进。
当年,焦裕禄善于抓样板、发动群众。今天,我们学习焦裕禄科学运作的方法,抓典型带整体,抓具体求突破,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
发挥种业技术优势,建成2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6万吨,连续八年创历史新高;以南马庄农业合作社为样板,发展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28种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高效农业让农民腰包日益鼓起来。
“焦桐”蔚然成林,一个有着500多家相关企业、产值100多亿元、解决4万多人就业的“泡桐经济产业链”正在形成;113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6万多个工作岗位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当年,焦裕禄拼命大干的原动力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今天,我们叫响“学习焦裕禄、为民多造福”。
开展“焦裕禄式好公仆”评选,选派千名干部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大调研、大走访,问民需、办实事。
借助工业化实力增强的“家底”,近几年我们投入10多亿元用于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兰考路宽了,楼高了,游园多了,图书馆盖了,体育馆有了,城靓了,县城城区面积和人口三年扩大了近一倍。
兰考火车站,一座普通的县城车站,见证了兰考人民为了生存的几次进进出出:
1962年,焦裕禄来兰考的第一天,在火车站看到逃荒的群众直流泪;
上世纪90年代,知道了外出打工也能挣钱,兰考百姓又一次坐上火车离开兰考;
近几年,随着企业快速发展,想在家门口就业的群众都坐着火车又回来了。
当年,焦书记的心愿是治穷;今天,我们的目标是致富。
全县人民正生动地诠释着“精神如何变物质”。
2011年,兰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16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幅居全省10个直管县第一位。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正在这片11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更新更美的务实发展时代画卷。
今年4月13日,习近平同志对兰考工作作出充分肯定:“焦裕禄同志当年在兰考工作时提出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焦陵前,焦桐下,我们郑重承诺:只能干好,不能落后,永不懈怠!
(作者系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 河南日报编辑宋华茹、王华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