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磊 市人民医院普外四科主任,肿瘤外科及普外科主任医师,焦作市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工作近2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巧娴熟,先后主刀大中型手术2000余例。擅长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及综合治疗,尤其擅长食管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的根治性切除及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胃肠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模式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我市率先开展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保乳数量及质量位于我市前例;擅长甲状腺癌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低位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及保肛根除术、肾癌根治术,对腹胸部的外伤和急腹症的治疗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在国家级和核心期刊发表论著文章30余篇,主持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6项,获得“河南省十一五科技成果创新奖”,焦作市第四届优秀青年专家称号。
邵磊(右二)与科室医生正在讨论患者的检查结果。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精湛的医术,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这是一个进取的团队,创新的观念,使新技术、新成果在这里广泛应用;这是一个高效的团队,完善的管理,让这个科室充满了生机;这是一个敬业的团队,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家的温暖。这就是焦作市人民医院最富有朝气的科室——普外四科。
本报记者 孙阎河 实习生 申孟杰
技术精湛赢得患者口碑
每逢遇到节日,李女士都要给普外四科的医护人员发送祝福的短信。她忘不了,自己的命运是在这里发生了转折。被诊断为直肠癌的她,是普外四科的医护人员用精湛的技术“制服”了病魔。
陈先生的命运是苦涩的,下岗、离婚,疾病又将他推到了死亡的边缘。拿着胃癌晚期,腹腔内巨大肿瘤已经侵犯到胰腺和结肠的检查报告,陈先生陷入了彻底的绝望。“跑了几家医院,人家都不收治,是普外四科的医生给我儿子做了手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陈先生70岁的母亲抹着眼泪说。
精湛的技术,使普外四科的医护人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随便走访几位患者,他们都有着很深的体会。
来自温县的李老汉,因大便困难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直肠癌,并转移到肝脏,手术风险大,多家医院拒收。于是,病人的家属慕名找到了市人民医院普外四科主任邵磊:“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抱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邵磊仔细研究病情,精心准备,不仅成功切除了肝脏病灶,还为病人保留了肛门。
26岁的许小姐,刚结婚不久就发现右乳有硬块,经诊断为乳腺癌,并被告之要进行改良根治术(即需要切除整个乳房)。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不仅有哺乳功能,还起到美观的作用,听到这个消息,许小姐痛苦不堪,到多家医院就诊,希望能找到治愈的好方法,但结果都一样。得知邵磊在治疗乳腺癌方面效果不错后,便前来求诊。经检查,邵磊发现许小姐是早期乳腺癌,考虑到病人的强烈保乳愿望,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邵磊对许小姐成功实施了保乳手术。
“为谁辛苦为谁忙,换得安康蔚苍生”。一例例成功手术的背后是普外四科医护人员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的锦旗和各类感谢信,普外四科收藏了很多。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的背后,都收藏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和一颗真诚的心。而这,对于普外四科的医护人员来说弥足珍贵。
创新技术造福患者
只有靠创新发展才能打造科室特色,只有靠特色技术才能培育品牌优势,只有靠品牌优势才能扩大科室影响,这是普外四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识。
邵磊从医20余载,不仅练就一身娴熟过硬的手术技能,而且崇尚手术个性化,主张技能创新。近年来,我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邵磊为每名病人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他还把开展新技术应用作为技能创新的落脚点。家住武陟县的赵女士连续两个多月出现腹痛、便中带血、肛门发热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直肠癌,肿瘤位置距肛门4厘米,像这样的患者按照以往采取腹壁结肠造口没有任何非议,但患者需要整日带个粪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了提高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邵磊开展了直肠低位前切术,不仅保证了肿瘤上下端肠管切除足够范围,而且又能完全切除肿瘤,达到肠管端吻合的效果。
在邵磊的带领下,该科医护人员积极了解国内外肿瘤专业领域的发展,并将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应用于临床,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先后开展了10余项新课题,并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6项,获得了河南省“十一五”技术创新成果奖,他也因高超的技术荣获“第四届焦作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为了使年轻人迅速成长,他用超前的思维理念,综合分析我市外科技术领域的发展空间,多途径、多渠道为青年人搭建舞台,倡导每名医生都要有一技之长,并瞄准技术最前沿,不断创新和发展。该科率先在我市开展了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根治术,完成各类乳腺癌手术近千例,效果明显,在国内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规范管理使团队更加成熟
一位病人家属感慨地说:“普外四科无论哪个护士在走出病房时都是转过身再轻轻掩上门。”这个细节,让他充分感到科室管理的规范。
普外四科是一个综合性的重点科室,主要开展以肿瘤、胰腺疾病和胸腹部炎症、外伤为主的科室。科室拥有主任医师邵磊,硕士研究生赵小勇、薛明强组成的全院最年轻的团队。在科室成立1年多来,作为学科带头人,邵磊不仅在医学方面不断探索与发展,还在科室管理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是一个年轻的科室,我们的团队在全院是最年轻的,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们无从借鉴。”邵磊说。
该科从人性化医疗理念出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原则,每个月都要在科室进行一次学术讲座。为了增强科室的整体医疗技术,该科先后安排年轻医生到其他医院进修学习,并要求每个人写出学术论文,进行学术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待患者如家人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护。这句话在该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科室成立之初只有7个护士,手术量大,所以加班加点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该科护士长冷新玲说。据介绍,在该科治疗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患者,护理难度非常大。但是,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这些护士降低护理标准,反而让她们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在该科的一个病房内,一位病人家属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后,专门过来说:“这些护士都是好样的,在照顾病人的时候,比我们家属还操心呢。”
前不久,一位病人因为食管癌住进了该科,手术后,这位患者被送往病房接受术后治疗。该科护士要辅助其把痰咳出来,患者每次吐痰都非常痛苦,为此病人家属很不理解。“痰是许多细菌的培养基地,所以患者必须要每两小时吐一次。”经过该科护士的详细解释后,病人家属竖起了大拇指。
令该科护士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位病人。据了解,这位病人是一位70多岁的肠瘘病人,需要在早上6时转送至郑州的医院接受治疗。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邵磊决定派护士一同前往,接到电话后,该科的护士当天5时便来到科室准备需要的营养包、氧气瓶等急救物品。“我们的护理团队虽然是全院最年轻的,但是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冷新玲信心满满地说。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生命是坚韧的;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又是脆弱的,怎样重启患者人生的希望,焦作市人民医院普外四科的医护人员在邵磊的带领下,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重燃患者的生命之灯。
该科医护人员正在查房。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