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 农 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远教点播”促农民致富
孟州市小麦机播率达到100%
党建服务员给力项目建设
细细一线穿南北
变区位优势为发展胜势
大兴水利 润泽怀川
“四严四确保”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远程教育助力农民网上致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细一线穿南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③)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守望着家园。

  产业不兴,就业无门;产业不兴,富民无路。

  做大做强产业,铺就富民之路,是党性和良知的考验,是清醒与忧患的倒逼,是肩上和心头的重任,是理性与执着的探索。

  穷则变,变则通。必须立足于实,立足于转。在二三产业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只有顺应趋势引产业,围绕禀赋育产业,苦干巧干抓产业。

  细细纱线打开产业发展之门。过去人多是负担,今天人多是资源。针对夏邑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的县情,我们将劳动力转移引导到纺织服装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力促产业扩张,把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产业工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强县富民。

  主动出击“走出去”,千方百计“请进来”,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我们创新招商方式,改革招商体制,搞活招商机制,发挥招来一个、引来一批的联动效应,130多家企业先后落地,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出嫁”夏邑。“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称号实至名归。

  160万锭纺纱、7000万件服装、5万吨织布年生产能力,纺纱、织布、染整、服装加工一整套产业链,成为全省县域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2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分列连霍高速两侧。“三农”底色上描绘出新型工业化的美好蓝图。

  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用工瓶颈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工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只有转变领导方式,主动出击,扑下身子,才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细细纱线引出就业扶持之策。为保障纺织服装产业用工需求,我们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走村入户宣讲夏邑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就业政策、便利条件,引导农民到产业集聚区就近就地就业。

  为使企业员工“招得来,留得住;安下心,扎下根”,我们在养老、子女入学、法律援助、购房入户等17个方面为在本地就业者提供优惠待遇,完善了工龄补贴、工作环境、劳模评定、大病救助等11项保障措施。

  产业集聚区员工活动中心、电影院、网吧、健身房、浴池、宾馆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细细纱线破解农民就业瓶颈。现代企业对员工素质、技能要求高,而刚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综合技能低,怎么办?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将职业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有效嫁接起来,利用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政策资金和学历资源,将学校延伸到工厂,将课堂设在车间,直接为企业储备和输送合格员工,有效解决劳动力“富余”与“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优良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完善的服务,人性化关怀,细细纱线引领3万多名农民从田间走向车间,成为产业工人。

  细细纱线催生传统产业升级。快速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仅仅把3万多名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在了家门口,相对于80万农民、40多万富余劳动力的数字,纱线之细难以完全承担就业之重。

  我们意识到,要想承载更多的就业,传统优势产业更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我们出台政策,引导纺织服装与宫灯旗穗制作等传统优势产业一同搭建就业平台,把产业做在家门口,实现农民就近就业。

  打火机组装、食用菌种植、手工艺品加工是群众创业就业的主渠道。但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生存勉强维系,不成气候。

  我们全力支持特色产业壮大:为企业融资担保贷款,对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整合,免费为特色产业培训经纪人,成立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这些产业逐渐成为有力吸纳就业的生力军。户户有工厂、人人生产忙,加工链条延伸到乡村,车间建在农民家门口,不能在产业集聚区就业的农民,坐在家里就能挣票子。

  细细纱线拉动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加速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全县44个新型农村社区相继开工建设,农民过上城市人生活的多年心愿即将成为现实。

  细细纱线维系粮食安全。“三化”协调,“粮”为基础。发展工业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夏邑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保粮稳粮始终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

  但是,作为弱势产业,粮食种植业增长空间小,农民增收渠道窄、比较效益低。土地分散、增产不增收、市场竞争力弱,农民种地热情不高,保农保粮困难重重。既要保粮,又要增收,传统的招数很难保证粮食的增产增效,保粮更难落到实处。

  跳出农业看农业,依托产业转方式。我们在实现农民多元灵活就业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规整,交给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科学管理,机械耕作,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夏邑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土地流转了,农民身份转变了,除土地流转收益外,离土不离乡的农民成为农业高效园区的产业工人,多了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

  细细一线穿南北,铁肩担起富民志。牢牢抓住产业带就业这根富民之线,以线带面,线面结合,主动作为、持续作为、务实作为,我们一定能够描绘出夏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宏伟画卷。

  (作者系中共夏邑县委书记 编辑 刘玉梅 胡心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