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敬老院里话敬老
武陟县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项目昨奠基
全力以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市政协首次民主评议提案办理工作
红绿辉映“将军县”
孟州市强化危险品运输车辆监管
图片新闻
为应征新兵算好“三本账”
沁阳市征兵宣传细致入微
让“失独家庭”感受温暖
东田丈村变样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绿辉映“将军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②)全县林木覆盖率提高到76.7%、林木蓄积量扩大到309万立方米。大力发展经济林,鼓励租赁、承包山林,培育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银杏、杉木、油茶、板栗等面积占森林面积一半以上,2011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7亿多元,“人把树木养,钱在树上长”成为生态富民的真实写照。

  我们加大农林产品开发,开展原产地和国家无公害标志认证,一个个绿色品牌成为产品的通行证,一箱箱绿色产品成为客商的抢手货。发展生态农业,壮大林下经济,大棚蔬菜、花卉盆景、波尔山羊等生态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形成了愈绿愈富、愈富愈绿的良性循环。

  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最好的发展。新县拥有碧水蓝天的好环境,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环境必须保护,我们别无选择;工业是“短板”,要做大做强,更要生态优先。

  新县把工业重点放在发展无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态型工业上,以医药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克服山多平地少、建设难度大的困难,平整丘陵山冈,荒郊土坡,在山沟里建成了12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引导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集约发展,37家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新县羚锐制药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第一家上市企业。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发挥红绿资源优势的最佳选择。新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处,被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4处。与红色资源辉映的是美不胜收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文化旅游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只有开发利用好“红绿资源”,打造“不冒烟”的产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发展旅游坚持以红带绿、以绿促红,以鄂豫皖红色首府为核心,以将军故里游、革命历史文化长廊游为主线,成功创建7个AAA级以上景区,建成了连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着力打造将军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四大旅游产业组团”,积极培育红色教育、绿色休闲、影视服务等相关产业。

  如今,“红色首府、绿海新县、将军故里”的独特品牌越叫越响,文化旅游的“蛋糕”越做越大,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亿多元,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三化协调”,引领为先。抓好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三化协调”的关键,绿色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我们按照“青山、绿水、蓝天、红城”的定位,把县城作为一个大花园、大景区来建设,如今,走进新县,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

  我们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艾洼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中注重保护农民权益,注重服务功能配套,注重就业安置,“提升价值、共享权益、保障民生”,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概括为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县模式”。

  我们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整合涉农资金,利用惠农政策,推进2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成农民新居4600多套,2万多农民放下农具进工厂,搬出村庄住社区,村民变居民,离土不离乡。

  昔日新县人走出家门闹革命,如今走出大山、走出国门闯世界。我们建立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提高涉外务工人员素质和技能。目前新县36万人中就有6万人持有护照,去年务工人员汇入新县的外汇达7101万美元,新县人过去认的是粮票布票,现在认的是签证护照。

  红色铸就精神,绿色引领发展。新县顽强拼搏,真抓实干,连续扛回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10多块国家级奖牌,经济综合实力全省县域排序上升到第三十九位,进入了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一场发展的大戏正绚丽上演,一幅和谐的画卷正渐次展开。明日的新县,红色常红,绿色常绿,特色更特,面貌更新。

  (作者系中共新县县委书记 河南日报编辑朱殿勇、陈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