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变自然山水美为人民生活美 修武民生文章篇篇可圈可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自然山水美为人民生活美 修武民生文章篇篇可圈可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中)在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晓波的陪同下调研修武社会敬老工作。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喜住廉租房
  领取优抚金
  医改惠民
  文化艺术中心流光溢彩
  重阳节,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前右一),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晓波(前左一)与百名老人共庆福寿宴。
  新社区新生活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触目可及的游园绿地
 
   

  核心提示:、

  民生大于天,民生无止境。

  近年来,修武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常思民生之本,笃行利民之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如今,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要组团,修武人又把山水自然美变成人民群众生活美作为新的追求,民生工程不断深化拓展、提标扩面,以浓重的笔墨书写出民生大爱!

  从养老提标扩面到县域医改全覆盖,从“网格化”社会管理到“景城一体化”秀出城乡美景,从夯实民生之基到文化为幸福加码……一件件民生实事,滋润着百姓的心;一朵朵惠民之花,映衬着群众的笑脸。

  养老样板独树一帜

  医改试点普惠百姓

  “俺现在过得越来越幸福,这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在修武县举办的“爱在重阳”敬老爱老福寿宴上,十大寿星之一的102岁的冯勤学老人高兴地说。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修武县100名老人喜聚“爱在重阳”敬老爱老福寿宴,接受该县五大班子领导代表全县人民献上的祝福,过了一个别样的节日。据悉,以这种形式为老人祝贺节日、倡导爱老敬老之风,在我市尚属首次。

  修武县在社会养老工作树立起了全国样板,先后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等。近年来,该县先后投入1.15亿元,建设了6所高标准敬老院和1所综合性老年社会福利中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力在全省率先达到100%,集中供养率达95.6%。该县第二中心敬老院还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今年8月1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修武县调研时,对该县的社会养老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民生无止境。在社会养老上,该县不断扩面提标,在我市率先开展了高龄津贴统一扩面工作,由县财政统一拨付,4500名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分别领取到每月100~500元不等的高龄补贴;将集中、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4200元、2100元;把农村独女家庭中女儿远嫁不在身边的36名老人接到敬老院,和五保老人一样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

  全县3万多名城乡老年人全部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及其家属的参险、参合费用不仅全部由县财政出资,而且住院治疗经过基本医疗报销后,还可享受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

  医改试点普惠百姓

  继旅游品牌、社会养老后,修武县因先行探索县域医改再树样板。今年6月19日,在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上,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作为全国300余个试点县的唯一代表在会上进行典型发言。

  去年9月,修武县作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县域整体医改,以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实点,推进县、乡级医疗机构管理、人事、分配、补偿等机制的一系列改革,同时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解决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

  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17%,住院人次同比增长57%,次均门诊费用同比下降20%,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同比下降25%,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6%,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同比下降27%。

  这一组医改前后的数据对比显示出,“一升一降”显著变化,药价“跳水”和就医负担明显降低,看病群众增多了。

  实行基本药物制、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有力遏制了“大处方”、乱开药现象,虽然医疗机构的收入骤减,但该县通过科学测算、加大财政投入,实现了“让医改平稳推进、让医院轻装上阵”,在去年投入12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列入财政预算2000万元。

  在医改过程中,该县探索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并建立新的考核与绩效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此外,在明确政府投入责任的同时,还调整了县级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服务收费全部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其增加收入主要用于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县、乡医务人员和村医收入比医改前普遍上涨。

  价格下降了,服务上去了。今年3月份,该县在县级公立医院推行了“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改革。截至目前,享受这一政策的住院患者有5000多人。

  一系列改革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党委、政府形象得到了提升。

  平安创建书写和谐

  该县获得了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首届中原平安杯、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群众安全感调查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列。

  这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修武县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结果。

  为了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该县不断壮大专业调解和民调队伍,利用基层维稳信息员、民生服务员、专职民调员、包村政法干警、乡镇巡逻队五大员,编织矛盾纠纷排查信息网,还建立了7个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该中心运行以来,共提供便民服务5900余人次,办理证照486个,受理群众诉求620人次。

  如今,在修武县各个乡村,一个个政治过硬、热心公益事业的网格长和网格协管员活跃在社会管理的第一线。这是该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出现的新气象。该县重点将各村和家属楼院合理、科学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基层管理服务实现了责任化、精细化。

  为了营造出浓厚的普法氛围,该县除了注重普法宣传形式多样外,还积极构建普法阵地,配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以“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法制宣传和管理水平。目前,该县已累计有6个乡镇、3个行政村分别被授予省、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治安防范机制,筑牢坚不可摧的社会治安防线。该县发出了社会管理总动员,多方“打出组合拳”,改变过去由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面。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流动巡逻和卡点值守动静结合,乡、村两级巡逻队“双保险”的巡防网络,建立了“以业管人”、“以房管人”、“以居住地管人”的治安防范新机制,编织了“县有中心、乡有平台、村有监控、户有技防”的四级监控网络。

  宜居小城百姓乐园

  “一个个游园的落成,大伙儿休闲纳凉有了地方;茶余饭后,走进宁城公园,不仅健身、唱戏有了好去处,还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烟雨楼台的惬意。”感受着城市变迁的群众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发展没有尽头。在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美的小城”桂冠之后,修武以旅游转型为契机,确立了构建“一城三镇三社区”的城镇新格局。其中,修武县城、周庄新市镇、七贤旅游小城镇、西村当阳峪文化旅游小城镇,这“一城三镇”先行先试,实施景城一体化方略“秀”出的城乡美景。

  对于老城区改造,该县运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涉及古建筑的“修旧如旧”,保存修缮好,让游客从休闲旅游中得到文化享受,把其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综合服务基地。

  在宁城新区可以看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建筑设计既展示了现代风格,也承载了古县历史的厚重。一批民生工程也稳步推进,新开通了一条修武产业集聚区至焦作市区的城际公交车,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建业森林半岛、亿祥世纪城邦等重大开发项目正加紧建设,未来的新区将成为修武的生态宜居新城。

  新市镇建设紧锣密鼓,好戏连台。周庄新市镇是市规划规模最大、模式最新的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投资100亿元,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目前已破土动工。

  5年,全县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商住小区15个,县城住宅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达55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长83.7%和52.2%。

  为了让居者有其屋,该县先后配建廉租房324套,发放租赁补贴241.8万元,对600余户居民实施了住房保障。

  产业拉动就业为本

  截至今年9月底,修武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6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1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53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81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5笔、2902万元,带动就业2500余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修武县采取了产业拉动、创业带动和培训促进等措施,积极促进就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依靠产业拉动就业。在修武县产业集聚区里,一个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铝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有力地拉动了就业。

  在迎接产业转移中促进就业。该县鼓励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依靠创业带动就业。在税收、贷款、项目资金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服务,今年年初以来,该县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总数达2.2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902万元,带动就业2500余人。在被评为全市全民创业先进县的基础上,该县今年又申报了全省促进全民创业先进县。

  依靠培训促进就业。为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该县先后实施了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雨露计划”培训,5万余名农民接受了各类培训。同时,该县大规模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探索校企培养模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为了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该县还加快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省、市率先建立了首个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数据库和企业用工备案信息数据库,实时掌握企业用工状况;此外,还积极搭建供需服务平台,先后组织开展了就业创业春风行动新春招聘会、农民工服务月、重点建设项目用工对接等活动,免费提供职业介绍2600余人,帮助837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文化建设加码幸福

  走进修武县城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晨曦暮霭中,人们迈开矫健的步伐,跳起欢快的舞步;每逢周末,戏迷演唱会按时开锣……

  近年来,修武县启动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为“幸福修武”增添了“筹码”。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文化设施提档升级。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该县加大投入建好文化阵地的力度,在城区建设了全省设施一流的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全县农村文化中心192个,农家书屋53家;完成了“2131电影放映工程”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据统计,近3年来,修武县对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达1.2亿元,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文化创新打造品牌。该县文艺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文学、书法、美术、舞蹈、音乐、摄影等各类文艺精品不断产生,涌现了一批较高水平和实力的书法家和摄影家,2人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2人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多项作品获大奖。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文化成果全民共享。从举办农村文化中心戏迷大赛到承办全市首届“说唱脸谱”农民戏曲票友大赛选拔赛,戏迷票友欢聚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呈现出盛世梨园共唱和谐的欢乐场面。一位农民选手感慨地说:“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过瘾,让我也圆了一回登台表演的梦想。”

  为了培育“草根文化”,该县加强对文化专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等农村文化艺术人才的培育力度,分期分批组织培训。目前,该县发展腰鼓队、秧歌队、龙狮队、唢呐队等村级文体团队100多支,他们农忙时在田里干活、农闲时在舞台上唱戏。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