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没考上理想高中 儿子发帖向博士父母道歉
11月07日讯虽然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但之前本地论坛上一则《爸爸妈妈,对不起》的帖子,让很多人谈起一个新话题:高学历家庭的教育问题。
该帖子,曾一度被置顶。
中考的儿子,为考不上理想高中而自责,发帖称自己“中考失败”、“对不起爸爸妈妈”;双博士的父母,跟帖称,“孩子:你已经很优秀,爸爸妈妈都以你为骄傲。”尽显父母的宽容与对孩子的鼓励。
这是孩子的懂事,还是高学历家庭下孩子承受着巨大压力?高学历父母,又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昨天,本报深度对话高中儿子与博士父亲,试图了解高学历家庭面临的教育困惑。
“我已经告别了初中生活。
今天晚上,我就这样一个人冷静下来,回看我已经走过的十几年,想着想着,就掉眼泪了。对不起,爸爸妈妈,我真的对不起你们。”
帖主自称“Sying”,这是他在《爸爸妈妈,对不起》帖子中写下的开头。
Sying说,回想起这些年,他真的很内疚,他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也对不起那些对我给予太多厚望的人。
“我爸爸是××大学土木工程的博士,我妈妈是××大学信息学院的博士,两个名牌大学的博士,为什么就生出了我这么笨的一个孩子啊。
我小学毕业,拿着一张杭外的准考证免试进入了××民办中学,在初一上的时候,我的成绩从来没有排进过班级前三十。
我的班主任老是骂我,我有好几次,被他叫到办公室去骂了很久很久。甚至有一次,我妈也在。看到她和我一起被班主任责备,她一次次收到同事的电话,和同事女儿比较成绩时的羞于出口,我真的很心疼。后来的成绩,慢慢好起来了,但还是不太稳定。
这一次中考,我505分,但是因为正好压着杭高的分数线,历史科目不够高,没能进入一度梦想着的杭高。
爸爸,妈妈,对不起,尽管你们根本没有要求我要考上杭高,但我还是觉得我这个孩子让你们失望了。
对不起,我不会让你们再失望了,我愿意付出一切,去换来高考那一刻的成功。虽然我知道我这么说很肤浅,但我只是不想让你们失望。
我只想有一天,我能成为你们的骄傲,我要用尽我的一切,去换来成功。”
[故事]
儿子发帖:没考上理想学校,对不起父母
Sying的帖子,发表7天后,被置顶,成为“社区头条”。也就在那天,爸爸终于看到了Sying的话。
爸爸这样回帖:“孩子:你已经很优秀,因为人每一次突破自己的极限都是非常艰难和难得的,特别是在大家都全力以赴的今天。爸爸妈妈都以你为骄傲,也 会和你一起面对今后的那些困难。你是否现在看那些过去爬过的山头也不就那么回事了?若干年后,你看现在的困难一定也是这样。老爸”
其实,儿子的帖子,令爸爸既感动又担心:“孩子太要强,并不好。虽然压力客观存在,同学中有更出色的。”在帖子里,他看到了儿子的困境。
那周回去后,他给孩子减了压。“人比人,比死人,我们只要尽力就好。人生总有起起落落,不能因为这个阶段而否定以后、否定自己。看到哪里不足,哪些需要改进,改进就完了,把当前的事做好。”
是否高学历,无形中给了儿子压力?
对于这个问题,Sying爸爸并未正面回答。他说:“父母读书读得好,不一定非得儿子也要怎么样。我常跟我爱人开玩笑,不见得父母是名牌大学,儿子就不能读三本。”
他希望,儿子将来能从事一份技术性的工作,如工程师。他希望,儿子能独立坚强,能自食其力。
对于孩子,他还说,“成长并不是甩给名师名校。”成长,需要“平时关注,他是否在努力做。”与此同时,父母需要跟他一起努力,“而不是讲大道理。”
对话Sying时,能明显感觉到,他是一个不善言语,却又敏感细腻的人。
他说,自己初一初二的成绩并不好。初三时,开始了“玩命的努力”。
6点起床,8点半晚自习下课回家复习至深夜。中午,夹着资料跑到舞蹈教室复习,只为那里的无人打扰。傍晚,教室里总有他的埋头苦读。晚饭,为了节约来回路程,总让同学打包带上一份,草草了事。
他放弃了十四中分校的保送,他一定要考上杭高。其实,他并不是执着于杭高,而是执着于“前三”。“前三”,在他看来,是中考成功的注脚。
他说,“我之所以那么急切地想要获得成功,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父亲。”并非父亲的要求高,“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不高,可能比我的同学低。考砸时,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只是让我下次加油。”
于是,他讲起了关于父亲的事:
“我爸爸毕业之后,就开始在杭州从事房地产工作。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他就离开杭州,去外地工作。他很忙,只有周末才能回来。
我曾经去过他工作的地方,看过他的宿舍,还调侃地对他说,‘这里条件太差了,连个地砖都没有。’他只是淡淡地笑了。但我知道,他真的很辛苦,一个人努力在外面打拼,还不是为了让我更幸福,为了撑起这个家?”
可为什么,只有成绩才能说明成功?又为什么,非得给自己无退路的压力?
“在这个时代,除了成绩,我还能有什么呢?”这样刺激神经的反问,他连问了记者三遍。
对于成绩,他仍不能释怀“错过前三”。他说,“我真的希望能够在高考时辉煌一次,再在大学毕业后辉煌一次。”
尽管,父母并未对他提出高要求。可Sying却在无形中,承受着父母高学历的压力。在他们的身上,他看到了“成绩—文凭—成功”三者之间,只是单线条的影响关系。
在他们的光环之下,他又十分渴求尽快证明自己,让高学历的父母为他骄傲。他想,像爸爸一样成功。无论,是拥有名校博士学位的成功,还是事业有成的成功。
其实,Sying心底认为,父母在内心对他肯定有所要求和期待,只不过表面上不明说而已。
对话儿子:我想像父亲一样成功
[调查]
父母高学历
孩子成绩未必都出色
高学历的家庭,是否都有一个相似的结?高学历的父母们,各自又如何打开这个结?
记者做了个小型调查,发现高学历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未必成绩都很出色。
黄先生,名校金融硕士,现为一家银行副行长;李女士:本科毕业,现为一名设计师。
由于丈夫一直忙于工作,女儿的教育,“丢”给了李女士。“出人头地”,一直是李女士对女儿的期待。
可令李女士纳闷的是,“良好的基因,怎么就没有遗传?”初中开始,女儿的成绩开始下降。纵使她严要求,女儿的成绩也不见起色。反倒,加剧了女儿对考试恐惧。有时,她紧张得手心直冒汗。
尽管成绩上并未见长,但女儿从小就有经营头脑。小学时,她就尝试着批发文具用品卖给同学。可这事被母亲知道后,被暴打一顿。在李女士看来,“有个好成绩,考个重点大学,才是正经。”
更令她难过的是,亲戚家的儿子,成绩十分出色。而且,“他们夫妻的学历,都不如我们啊。”
现在,女儿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的独立学院,虽然是独立学院,但多少让李女士释怀了一些。
父母学会示弱
给孩子适当自由空间
陈先生,名校硕士,从事通信行业;费女士,名校硕士,从事金融行业。
之前,费女士一直不觉得高学历会产生什么影响。但直到儿子念初中后,她发现,儿子游走于有时的自卑与极度的好强间,情绪随成绩而起伏。
与朋友讨论后,她才意识到,“父母高学历给了儿子压力。”渐渐地,她花更多地时间去研究儿子,也找到了不少好的方法。
费女士开始学着在生活小事上刻意犯迷糊,“让孩子觉得你也会犯错,对他的紧张情绪会舒缓一下。”她还会,“向孩子讨教一下你不太擅长的,而他很有兴趣的东西,多给他自信。”她也会,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没有任何标准答案。比如,苹果的营销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参与到他的世界里,他也融入进我们的世界,我们同一个起点,一起学习成长。”
本科学历的方女士和硕士学历的丈夫,平时都忙于工作。不过,他们的孩子,却独立自主,十分出色,目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会计专业在读。
方女士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自由空间,但并不是什么都不管。关注孩子的行事与态度,在出现问题前控制。”
父母虽然是高学历,但不能以高学历的姿态去要求孩子。“站在他的角度去倾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建议与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儿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平常在家时,他不需要我们管。他自己在房间做自己的事,我们也只要管自己就好。甚至在中考、高考,也没有搞特殊化。”(来源:浙江在线)
闲置别墅现万瓶名贵红酒 价值或破亿元
散落在别墅外面的红酒箱子
邹先生空置了9年的别墅
本报通讯员 林明
本报驻温州记者 苗丽娜
天上掉馅饼,在温州的邹先生这里,有了个新版本:他的一幢空置多年的别墅里,竟然出现了万瓶红酒“拉菲”。
目前,一瓶“拉菲”的价格在8000元到1万元,这意味着,邹先生别墅里神秘出现的万瓶红酒,市价在亿元左右。
获知此事的邹先生,惊吓大于惊喜,赶紧报了警。而警方和当地工商机关也无法辨认这万瓶红酒的真假,只能移送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肉眼根本辨别不出这些‘拉菲’的真假。如果是假酒,也造得足以乱真。”昨天,温州龙湾瑶溪中心工商所所长林献军告诉记者。
空置别墅惊现万瓶“拉菲”
2003年,邹先生在温州龙湾灵昆街道叶先村,买了一幢300平方米的别墅。
这幢别墅之前已经交易过好几次。邹先生买后,没有装修,连门都没有装,一直空置,一放就是8、9年。
今年的10月25日,邹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询问邹先生,别墅是否要出租。
邹先生很是奇怪,自己这套房子从未使用,也没有挂牌出租,怎么会有人打来电话?当天,心有疑惑的他赶到自家别墅,想看个究竟。
这一看,他差点没认出自家的房来。不知道是谁,给别墅装了扇门,还锁得紧紧的。邹先生进不去,就绕着别墅转了一圈,发现别墅后门养着四五条狗,其中还有两只藏獒。
再透过窗户往别墅里一看,这惊吓就更大:“楼上楼下全部堆满了红酒,我当时就懵了。”
邹先生立即报警。接警的龙湾灵昆边防派出所民警设法打开了别墅门。
进门一看,民警也呆了:别墅里堆着的是名酒“拉菲”,粗略数了下,大概有1万来瓶。
据专业人士的说法,目前在国内市场,一瓶“拉菲”的售价在8000元到1万元左右。
按照这个价格,邹先生别墅里堆着的万瓶“拉菲”,市场价在亿元左右。
这酒是真是假,一时间还无法分辨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邹先生的别墅所在地。
这里一共有4幢别墅,邹先生买下的是其中的一幢。别墅的所在地很偏僻,周围零落地建了一些农民房,此外就是田野,没有保安管理,也没有长期住人的痕迹。
记者试图靠近邹先生的别墅,两只藏獒从后门猛地冲了出来,被栅栏拦住,一阵狂吠。
“这别墅偶尔会有车子进出,但没见过有货车,几条狗也不知道是谁养的。倒是有位老师傅,天天来给狗喂吃的。”住在附近的村民陈大伯说。
陈大伯说的老师傅,是当地的一位村民。当天龙湾灵昆边防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时,这位村民正在别墅里喂狗。
对警方和邹先生的询问,村民说,自己是被人雇来专门到别墅里养狗看货的。但是他坚称没有货物主人的联系方式,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首先要查清这批‘拉菲’是真是假,再来查清这批‘拉菲’的来源。”于是,龙湾灵昆边防派出所将案件移交给龙湾区瑶溪中心工商所处置。
昨天,龙湾区瑶溪中心工商所所长林献军告诉记者,1万来瓶“拉菲”已经移交到所里,工商所也已将酒送到检测机构,进行专业检测。
“这酒如果是假的,也是足以乱真,肉眼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区别。”林献军说。
全国的真“拉菲”,每年只有5万瓶
拉菲葡萄酒,是拉菲庄园出产的享誉世界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之一。
在拉菲酒庄,2到3棵葡萄树才能产一瓶红酒,整个酒庄年产量控制在2到3万箱(每箱12瓶)。由于供不应求,拉菲红酒的预订都是在葡萄成熟前的半年进行,而且每个客人最多只能预订20箱。
而今年初,新华社曾发文披露说,中国市场一年消费“拉菲”数百万瓶,但事实上“拉菲”的年产量也只有二十多万瓶,分到中国市场的份额仅5万瓶左右。
邹先生别墅里的万瓶“拉菲”究竟是真是假?为什么会堆放在邹先生的别墅里?
记者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来源:钱江晚报)
网友吐槽公交车上吃早点:韭菜馅包子最恐怖
车上有人在大快朵颐
畅通郑州不仅是说道路畅通,心情的畅通更重要
网友吐槽:骑车冷,开车堵,坐公交吐,求求别在公交上吃东西
“公交早点族”说:大量时间花在上班路上,没时间在家吃早饭
最恐怖的“公交早点”是啥?韭菜馅包子是NO.1
《郑州市城市公交车辆乘坐规则》要求“不宜在车厢内进食”
网友“宋宸ManUtd”微博上诉苦说:“一大早坐公交,就要忍受各种包子、馅饼味,骑车冷,开车堵,坐公交吐。求求你们别在公交上吃东西。”
为啥那么多人喜欢在公交上吃早饭呢?
日前,《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郑州人均上班花费时间29分钟,其中平均堵车时间7分钟。网友则说,到了下雨天,堵车往往在1小时左右……在采访中,大量时间花在上班路上、没时间做饭成为很多人在公交上解决早点的理由。
记者 吴淑娟 张华/文 吴淑娟/图
体验
63路站台,1/3乘客提着早点上公交
小郭家住桐柏南路万福花园,每天搭乘63路公交车上下班。
昨日早上7:40,记者来到位于帝湖花园的63路车始发站,候车乘客中,近1/3的人手里提着包子、鸡蛋饼、豆浆等早点,有的人还是边吃边等。
7:45,车辆驶入站台,人群一拥而上,车厢里坐满乘客,过道上也站了不少人。坐下的乘客打开手里的食品包装袋,开吃。
7:50,车辆驶离帝湖车站,各种食物的混合味道也在车厢里弥漫开。小郭坐在车厢后排,干呕两声,赶忙从手提包里掏出一个口罩戴上。
“前一段天气暖和,闻见味还能开窗透透气,这两天降温,车窗透气太凉,其他乘客有意见,只能戴上口罩挡挡味,实在受不了。”小郭说。
不只孕妇,每天乘坐63路车的李小姐对在公交车里吃早点也非常反感。
“车上本来空间就小,要是有人在车上吃韭菜馅、酸豆角馅这些味重的包子,一个人吃,一车人都跟着捂鼻子。”李小姐说,“有的人吃完还把包装袋、纸杯子随手扔到车座下边。”
调查
为啥要在车上吃? 时间耗在上班路上,没时间在家吃早饭
为何在公交车上吃早点的乘客这么多?63路赵车长说,“63路车从后河卢始发,开往大石桥、花园路方向,租房住的年轻上班族多,他们很少做饭,都是在路边买了早点,在车上吃。”
正在车上喝豆浆的李先生说:“我在花园路上班,坐车要1个多小时。我也不想在车上吃啊,可不吃要挨饿,在家吃完又要迟到,又起不了那么早。”
坐在旁边的一位60多岁的阿姨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干工作重要,早上也都不会做饭,总不能饿着肚子上班吧,在车上吃也是为工作节省时间,我们能理解。”
年轻人忙于工作,而坐在车厢中部的3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为啥不在家吃早点?
“妈妈要带弟弟,还要考驾照,早上6点多就出门了,给我3块钱让买吃的。”小姑娘说。
旁边她的两个同学也都是相同的原因,家里没人做饭,每天从父母那里拿5至8元的早点钱,买牛奶面包在车上吃。
“学校门口有人看着,不让拿东西进学校吃,我们在车上吃完,正好下车。”
“一年级时妈妈做饭,二年级就做过一次饭,三、四年级都是买着吃,吃的都没包装,不卫生,其实我可想吃我妈做的胡辣汤和咸鸡蛋。”
劝阻
“不让在车上吃,上哪吃?”
在车上吃早点的乘客,如果遇到其他乘客劝解,会听从吗?
赵车长说:“年龄大些的乘客还好些,年轻人有的很冲,不好劝。今天早上有个男孩边吃着鸡蛋饼,边用油乎乎的手掏钱投币,我就说他一句‘你吃完饼再坐车’,一下就把他惹恼了,冲我大喊‘不让我在车上吃,上哪吃?’”
在63路车上,记者对几位正在吃早点的乘客进行劝阻。
目标一:一个20岁左右男子
记者:你觉得在车上吃早点合适吗?
答:“饿得不行了,买个包子钻到车上吃,暖和。”
记者:那你考虑过旁边乘客的感受吗,可能别人受不了这个包子味。
答:(低头闻了闻包子)这包子没味。
目标二:车门处吃饼夹菜的姑娘
答:这个买了就得吃,要不就凉了。
记者:车厢小,可能别人受不了这个味。
答:唔,那我等会儿再吃吧。
吐槽
公交乘客最恐惧的“公交早点”是啥?韭菜馅包子招人恨
NO.1:韭菜馅包子
NO.2:生煎包
NO.3:两个包子两种馅
新浪微博网友“无言的温柔”:最烦早晨坐公交时,坐在你旁边的那位一上车就开始吃早点,你吃得挺高兴,把别人熏得没处躲,一早上的好心情就被破坏了。
在63路车上,记者询问了几位乘客,看他们坐公交最怕乘客吃啥食物。
尧先生:面包不会反感,包子油饼之类味大的受不了,特别是生煎包。
施小姐:菜角、韭菜鸡蛋的包子,总之韭菜味吃着香闻着就想吐,尤其是晕车的时候。
吴女士:最讨厌公交车上吃早点的,韭菜馅包子,闻见就想下车,还有生煎馒头,特别腻,一车的味道。
陈小姐:在公交车上吃早点,不合适,尤其是吃两个包子还两种馅的! 刚适应了包菜的那股味,酸菜味又来了。
对策
公交三公司推出“无饮食车厢”
7月10日,郑州公交三公司率先在全市推行了“无饮食车厢”,该公司44条线路、900多台车上,车长义务劝解乘客不要在车上吃东西。昨日记者走进郑州公交82路、603路车,体验“无饮食车厢”。
“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还是有不少人在车上吃东西,但相比之前,也算有所好转。”82路车长张宇每天开早班车,对车里的包子味,那是相当熟悉。
张宇说,从7月份开始,每当有乘客上车吃东西,他都会小声提醒:请您不要在车上吃东西,下车再吃。
有次,一位乘客在京广路上车时,带了一瓣切开的榴莲,瞬时,车厢里都弥漫着一股臭味儿,一位年纪大的乘客很担心,怀疑车上有漏油或漏气,不得不停车检查。
为了保持空气新鲜,他每天早上出车时,都会把车窗、车顶排风扇全打开。
603路公交车长宋清海说,自从推出无饮食车厢后,车厢垃圾少了些,“以前跑完一趟车要扫出两簸箕,现在差不多一个垃圾桶就装满了。”
所有线路推行无饮食车厢
今年4月17日,新的《郑州市城市公交车辆乘坐规则》实施,在第四条第七款内关于车内卫生,有着“不宜在车厢内进食”的规定。
不宜进食,是不是所有的公交线路都可以推行无饮食车厢?能否像提醒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一样,也语音提醒?
“根据表述,不是强制性,也不能说就不让乘客在车厢内吃。”
昨日晚上,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公交企业,也大力倡导并认为在车厢内最好不吃东西,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随着媒体、市民的倡导,在车内吃东西的现象会逐步减少。(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