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军) 11月6日,《河南日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十二谈”,刊发了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的署名文章《争当工业转型排头兵》,本报昨日头版头条全文转载刊发,沁阳市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主导不动摇、争当工业转型排头兵的思路和做法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我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典型,沁阳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调结构促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沁阳工业发展新格局,有力支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同时,沁阳市把扩大开放作为借势跨越和带动全局的战略举措,集中精力引进了中国化工、中国铝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对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了强大推动作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兑恩奇说,沁阳市工业的发展是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一个缩影。从当初的初级工业到现在的工业强市,沁阳市在工业转型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华丽转身”。该市以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为战略思路,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争当工业转型排头兵,正是因为有强有力的工业作基础,沁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走在了全省前列,沁阳市的做法强有力地印证了工业发展在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中的主导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帮助沁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工业产业集群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扶持,推动沁阳市工业持续转型升级。
“近年来,沁阳市的经济社会之所以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市商务局局长孙银池认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仅仅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借助社会的力量。我们要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贯穿于转型的全过程,融合于发展的各领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合资合作。《争当工业转型排头兵》为沁阳市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和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借势发展配套企业,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就能发挥优势、持续提升,描绘“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画卷。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府项目办主任孟小军说,细读《争当工业排头兵》一文,该文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措施有力。沁阳市结合自身实际,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持续在工业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全市经济社会效益大幅提高,成绩显著。沁阳的优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并且树立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理念,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沁阳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今后,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项目办将密切关注沁阳的工业转型,支持帮助沁阳调结构,构筑沁阳工业发展新格局,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重要贡献。
《争当工业转型排头兵》在沁阳市引发热议。
沁阳市委副书记毛文明说,沁阳的发展得益于转型,转无止境。从农业县到初级工业县再到现在的工业强市,沁阳转得主动、转得迅速,转出了成效。跟国内一些工业强市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沁阳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在产业集群上下功夫,推动工业持续转型升级,叫响工业强市品牌。
该市沁南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进国表示,沁南产业园区是沁阳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们将牢牢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城镇化为引领,推动产区互动、产城融合。在项目建设上上档次、产业结构上求转型,重点布局新能源、光电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项目建设带动集聚区发展,以集聚区的壮大、城镇化的引领,全面推动沁阳新区建设。
该市商务局局长尚维君说,我们一方面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瞄准全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招大选强,重点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少的新兴产业,围绕拉宽拉长产业链条,谋划建设上下游项目,突出做好产业集群招商工作,不断促进沁阳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后劲。
“看了文章很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立足创新的决心。科技创新让我们的销售额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0%。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地把研发放在首位,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紧跟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寻找突破口。”河南省天鹅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拜存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