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实习生 申孟杰
有这样一群护士,她们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她们让甜美的笑容如花儿般绽放,为患者增添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她们将青春定格在洁白的燕尾帽下,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她们,就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区的全体护士。
真心服务为患者
几个月前,家住我市的李大爷由于脑出血被紧急送往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区救治。送来时,李大爷没有任何意识,情况十分危险,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该科医生为他实施了手术。术后,李大爷被送到病房接受后期治疗。由于患者年龄比较大,再加上又刚刚做完手术,护理难度可想而知。根据患者的情况,该科护士长刘俊利精心制订了一套护理方案,如每隔一两个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每隔四个小时喂一次食物,定时帮助患者吸痰等。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护理,李大爷已经于半个多月前康复出院。临出院时,李大爷的女儿紧紧握着刘俊利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
据了解,神经外科一区收治的病人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脑肿瘤)和脑外伤,具有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患者常常神志不清等特点,这就要求护士必须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忙而不乱,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甘于奉献无怨言
神经外科一区是整个医院最忙的科室之一,有时一天要进行四五台手术,常常要忙碌到半夜,不光医生加班加点,护士们也同样如此。作为学科带头人,该科主任张俊杰有一次连续在科室待了3天才回家。“看着科主任和其他医生每天如此辛苦、忙碌,我们在护理工作上也不能拖后腿。”刘俊利暗暗下了决心。
最关键的是,神经外科一区住的大多数都是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躯体移动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我们总共只有18名护士,40张床位,但算上加床往往会有60多个住院病人,从踏进病房开始,我们就立即紧张起来,定时查房、观察病情、记录液体巡回卡,一刻也不停,有些刚来的护士都累哭了。”刘俊利心疼地说。
然而,面对如此繁杂、忙碌的工作,所有的护士毫无怨言。“有孩子的护士都是最早把孩子送到学校,最晚去接;还有一位护士因为劳累过度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现在还在坚持工作,这所有的付出是因为我们要对患者负责。”刘俊利坚定地说。
换位思考获好评
“25床的呼叫灯亮了,我过去看一下。”刘俊利一边说一边向病房走去。“你们这些护士是不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啊?针都扎不进去,疼死孩子了。”刘俊利刚走到病房门口,便听到一阵吵闹声。原来,住在25床的患者今年虽然只有十几岁,体重却有90多公斤,由于手臂上的脂肪过厚,护士找不到血管,给输液扎针带来了很大难度。看到这个情况,刘俊利一边向患者家属解释,一边亲自动手为患者扎针。事后提起这件事,刘俊利说:“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我也会不理解,但是作为一名护士,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调整自己的状态,耐心做好护理工作。”
刘俊利告诉记者,护理工作不仅关系医疗质量、医院形象,更是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的改善。为了让所有护理人员能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该科护理人员视患者如家人,用真心、耐心、精心、爱心一次次感动着前来该科住院的患者,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同时,她们也获得了“省技术能手”、“市技术能手”、“市优秀护士”、“青年文明号”、“护理先进科室”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