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其次,教师范读,解决学生朗读困难。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先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以及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第三,要读出课文的真情实感。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陶醉于课文中,领悟到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朗读体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融入故事的角色和当时的情境中。情感的不同,经验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阅读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呈现出学生对课文的多种解读。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那种逐段分析、面面俱到的做法,先引导学生确定一个学习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集体合作探究较难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对文章有不同程度的探究,有着不同的收获。
总之,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