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任永立 司发展
“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佘太君我穿宅越院来到了前庭。众儿孙为我的寿诞庆,一个个膝下承欢满面春风……”11月4日下午,武陟县詹店镇郭庵村荆好科家门口的舞台上,“佘赛花”在众儿孙的前簇后拥下走进寿堂,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唱得真好!”台下,身着大红寿衣的百岁老寿星王荣青被众儿孙和乡亲们团团围住,这个来拜寿,那个讨喜糖,王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
“俺和佘太君一样,也是五世同堂,她可不如俺。”看着舞台上佘太君欢喜的神情,王老太太情不自禁地和自己比起来,“她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现在多太平。小孩们上学不用缴学费,村民种地不缴税,国家还给补贴,看病也能报销,就我这把老骨头,政府每月还给500块钱养老钱,这都是几辈人想都不敢想的呀!”
王荣青1911年11月18日(农历九月二十)出生于詹店镇詹西村,后与该镇郭庵村荆所望结婚,婚后生育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如今五世同堂,一家180多口人。今年11月3日是王老太太的百岁寿辰,儿女们商议着请剧团来唱戏庆贺。王老太太生日这天,村里可热闹了,县老龄办、民政部门、镇政府及村两委会的领导们和乡亲们纷纷来贺喜,三天三夜的大戏更是吸引了方圆数十里的村民前来观看。
今年73岁的荆好文是王老太太的二儿子,他告诉记者,别看老人年逾百岁,但耳聪目明,有时还做些针线活儿,每天早睡早起,饮食定时定量,有时候还会哼上几句年轻人唱的歌,喜欢讲笑话逗家人开心。
回忆过去,聊着现在的幸福生活,王老太太不住地夸赞:“还是共产党、新社会好,要不然俺老婆子咋会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谈到还有啥愿望,王老太太不假思索地说:“就想着国家更平稳,老百姓过得更幸福,再多活个十年八年,看看新变化,就更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