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卢红波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8.82公里的主河道横贯全城,有“中线工程重点在河南,河南重点在焦作,焦作重点在城区段”的说法。面对素有“天下第一难”之称的征迁工作和摆在面前的 “国”字号工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赢得了一个有一个征迁工作的胜利。而这其中,也有着农行焦作分行党委、征迁工作小组和员工作出的应有贡献。
为党分忧无条件
2012年3月,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总干渠交叉工程的加快实施,解放区农行家属院征迁工作也已到了箭在弦上、刻不容缓的地步。根据我市征迁工作的统一安排,农行焦作分行的家属楼征迁任务涉及到两栋家属楼的61户居民。面对这一“棘手”任务,农行焦作分行党委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推诿。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和谐征迁、规范运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迅速成立了4个征迁工作小组,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卢跃进为大家作动员。
第二天,农行焦作分行征迁工作小组就开始全部投入工作,深入征迁居户家中调研了解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期间,农行塔南路支行行长王瑞芳勇挑重担,认真贯彻分行领导的指示精神,积极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征迁户职工大会,并在动员会上一再强调:“拆迁时间紧、任务重,一刻也不能放松。征迁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农行形象,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分行安排的征迁的工作,不拖后腿,争取先进。”与此同时,为了赢得征迁户的理解和信任,各个征迁小组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编制征迁信息以及设立宣传展牌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动员,使党和政府的征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良好的征迁氛围,为征迁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明确责任有目标
农行焦作分行负责的征迁户中,有分行机关干部,有县支行干部员工,有原农行下岗职工,还有其他单位或社会居民,人员结构很复杂。征迁之初,征迁户观望思想比较严重,相互攀比意识强烈,给征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尽快打破僵持的局面,该分行根据工作实际和任务要求,将人员调整划分,并将征迁任务分解到每名相关人员头上,做到了人员到位、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具体工作中,卢跃进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征迁户家中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讲解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逐条分析国家征迁政策。在他的带领下,各个小组的每名成员不顾辛劳,一次又一次地到征迁户家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安抚情绪。同时,该分行针对征迁户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先市分行机关员工,再支行员工,最后外单位居民;先领导干部,再普通员工;先家境优越居民,再困难较多居民,选准突破口,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一户一户做工作,一人一人理思路,很快打破了僵化的局面。
为民解难不退缩
俗话说:“穷家难舍。”要让这么多居民离开生活了多年的环境,一时间确实有很多的困难。为了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征迁,该分行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开展工作,以“假如我是被拆迁户”的思维方式,带着耐心、关心、细心、责任心与每一个拆迁户进行反复沟通交流。对征迁户的牢骚、抱怨、指责、漫骂,工作人员报以倾听、安慰、理解、包容,做到在僵持中坚持,在沟通中理解,在细节中突破,最终赢得拆迁户的理解和配合。
在实际搬迁过程中,该分行工作人员更是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不掺杂任何私心,不偏不倚,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对每一户征迁户从评估到签协议严格把关,做到了每户应得到的足额得到,不应要的坚决拒绝。同时,对拆迁户存在的真正实际困难,给予应有的适当帮助,得到了搬迁当事人的感激和肯定。
如今,在上下团结、同舟共济、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的鼓舞下,农行焦作分行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困难,既按时完成了征迁任务,又真正确保了群众利益,为南水北调这一宏伟工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