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邮政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路投递一路情
图片新闻
邮政业务介绍
焦作市绿源热力有限公司积极做好冬季供暖工作
我市“自邮一族”会员突破6000名
“喜庆十八大·红邮映中原”主题
集邮展在我市展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路投递一路情
—— 记武陟县邮政局龙源镇支局投递员何金龙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图为何金龙正在对即将投递的报纸进行分类。 肖 琦 摄
 
   

  本报通讯员 邮 轩

  在武陟县龙源镇的乡村道路上,人们经常看到一位穿着绿色制服、皮肤黝黑、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他浑身透着质朴与真诚,黝黑的脸庞刻着风吹日晒的印迹,他就是武陟县邮政局龙源镇支局的投递员何金龙。“穿上邮政服,就要对得起这身绿,把邮件和报刊及时送到乡亲们手上,是我最大的快乐。”何金龙笑着说。

  1995年,高中毕业后的何金龙到武陟县邮政局龙源镇支局当投递员,负责8个行政村、230户、7个厂矿和3所学校的投递工作,负重60多公斤,来回60多公里的路程。他凭着对邮政投递工作的热爱,一干就是17年,从未发生过缺报少刊、丢村甩点、捎转邮件现象。

  何金龙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在艰苦的环境下重复着枯燥、单调的投递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同时也练就了一手绝活,在他手里,“死信”可以复生。

  “认真投递好老百姓的每一封信,不让一封信‘死’在自己手里。”他说。有一次,一封寄到小徐岗村的信,给何金龙出了道难题,因为信上没有具体的街道地址,而且收件人的名字写的是一个小名。何金龙来到该村挨家挨户询问均无结果,又问其他邮路的投递员,都说不认识这个人。但是,他并不灰心,想到可以在小徐岗村大队户籍室查查看有没有这个人,就这样,他最终查到了收件人的地址,并迅速把信件送到他们家中。

  2006年,何金龙的父亲卧病在床,何金龙几个月都没有放下手中的邮包去照顾住院的父亲,只是在礼拜天抽出一天时间去看望,直到父亲去世,何金龙照顾父亲次数仅有4次。“愧疚,我对不起父亲。”当谈到这件事时,从何金龙嘴里艰难地吐出了几个字,在眼中打转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天下有几个当儿女的不想为父母尽孝呢。“既然干了这个工作,准时投递是我的职责。”他把孝道、亲情给了用户。

  “说句实在话,就是感动。今年7月份那场大雨,也没挡住那个傻小子准时把报纸送达。大水淹的看不见坑、摸不着路,街上没有一个人,他也不在我这里避雨,送完就走,当时我第一感觉就是这孩子咋恁傻,后来想想,干工作就得这么干。”常庄村村民王守天说。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何金龙还自觉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连续5年帮助一位患有残疾的村民,代他去拿汇款单办理取款业务,农忙时还帮助一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家庭收割庄稼。就这样,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和对用户、对工作的那股认真负责劲儿,何金龙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7年来,何金龙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优质的服务,每年都能超额完成局里下达的报刊大收订任务及其他方面的营销工作,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优质的服务,骄人的业绩,使何金龙获得了一项项荣誉。他连年获得市邮政局“绿衣英雄”、“明星投递员”称号以及河南省邮政局优秀投递员、河南邮政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在中秋主题营销活动中,他更是包揽了月饼营销优秀投递员、白酒营销优秀投递员以及中秋邮品营销能手三项大奖,并率领他的投递团队荣获中秋营销优秀团体称号。

  何金龙,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在乡村小路上奔走,为乡亲们捎去亲人的音讯和包裹,捎去生产生活用品和知识信息。虽然工作辛苦,但他无怨无悔,风雨投递路见证了这位绿衣信使的一片忠诚。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