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和小麦、玉米高产科技试验示范项目;企农结合型——伟康公司在番田镇、北冷乡、南张羌镇、祥云镇、黄庄镇流转土地7000余亩,建立优质铁棍山药、珍珠菊生产基地;股份合作型——国盛蔬菜合作社与番田镇小吴村和祥云镇大尚村农户签订带地入股协议,连片规模流转土地2450亩,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标准化供港蔬菜种植基地;集体领办型——招贤乡河西村两委集中农户土地3000余亩,建立了丹参、白术等中草药种植基地。
温县在土地流转中,为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实行基地带动,规模经营。该县拥有伟康、健国、保和堂等24家怀药生产加工企业,平安、农科、温粮、丰德康等10余家种子加工企业,国盛、众诚、万青、下石井等40余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这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促进了土地、技术和人力资源向优势产业板块的快速集中,有力地推动了土地流转。目前,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土地已达4.5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70%以上。该县规模经营产业主要以怀药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其中从事怀药规模种植3.5万亩,蔬菜规模种植0.9万亩,两大主导产业规模种植面积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65%以上。
土地流转后,农民最关心的是收益。该县农民不仅每年可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益,而且从较少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有的被返聘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就近打工,就地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有的外出务工,转向了第二、第三产业,成为领取地租和劳务工资双份收入的新型工薪蔟。据统计,土地流转前该县亩均收入不到1000元,流转后达3000元;县内农业产业佣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部分管理或技术型农民收入在1.5万元以上。温县祥云镇大尚村村民侯国庆给记者算起了增收账:“过去忙活一年,每亩地满打满算也就收入七八百元钱。现在自家的几亩地流转出去以后,每年每亩地不仅能拿到千把元土地转租费用,还能像工人一样就近到供港蔬菜基地打工,每年能挣1万多元钱呢!在自家地里干活,挣别人的钱,这比自己种地要划算得多。”据了解,如今在温县像侯国庆一样“俩口袋”分别收获土地流转受益和工资性收入的农户已达1.2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