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从教师队伍退休,有了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十多年来,除每天坚持晨练外,还业余学会了唱戏,既锻炼了身体,又愉快了心情,收获了颇多快乐。
三年前我在公园晨练,时常见到三五成群的戏迷们和弦师在一起吹拉弹唱,其乐融融,让人羡慕不已。我真想成为他们快乐中的一员,但我又觉得自己年近七旬,几十年不会唱一句戏,现在学习还能行吗?此时我想起了美国著名画家哈旦·利伯退休后学画画的故事,他说:“我想告诉那些70、80、90就认为自己老了的人,别总想你那么大年纪,只去想你能获得新的成功。”百岁老人这番话和他大器晚成的经历,难道不值得我们老年朋友认真思索和品味吗?我的思想疙瘩解开了,就暗暗下了决心“我能行”,从此就愉快地加入了戏迷队伍。
然而,过了几天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使我犹豫了。我初当教师时,由于条件艰苦和每天讲课,把嗓子喊坏了。常言道:唱戏没嗓,担担没膀不行。嗓子喊坏还能学好戏吗?后来我在看《老人春秋》一篇文章,有这样一段话:“马金凤嗓子很不好。她的母亲就带一个罐儿,里面灌上水,叫她跪在地上,脸对着罐儿喊嗓子,三年后嗓子是练出来了,可马金凤的额头至今还留下一道沟痕。”马金凤的精神鼓舞了我。我想,豫剧名家能把嗓子练好,我只要下苦功,也能练好。于是我也想出了一个办法。每逢洗衣服、淘菜时,就张大嘴对着水管流出来的水不停地哼唱。我买了戏本、戏碟,不但在公园里学,还去弦师家里学,做家务时学,还参加了豫剧班,拜师学艺。过了一段时间,戏友们都说我的嗓子越变越亮了,原来认为我学不好的人也竖起大拇指说:“你进步真快,你一定能把戏学好。”就这样经过三年多来不懈地努力,我学会了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男》,《白蛇传》里的唱段《哭啼啼》,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怀剧《不提起过往事》等十多段戏剧。我自知唱的水平很是不高,但每当观众们对我报以阵阵掌声时,我的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几年来的苦学苦练戏曲,受益匪浅。我总结出了十大乐趣:一是集中精力唱戏,忘记了烦恼和忧愁;二是心肌供血不足,血压低等几种疾病明显好转之乐;三是增长了戏曲文艺类方面的知识之乐;四是在学戏中互帮互学交友之乐;五是每天学戏唱戏,生活充实之乐;六是心情好,吃得香,睡得甜之乐;七是身体健康,精神振奋之乐;八是晚年多了一大爱好,经常受到众人赞扬之乐;九是由于爱唱戏,爱读书爱写日记,爱写作,近几年来在省报、市报发表了几篇文章,收获了极大的快乐;十是古稀之年,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生活丰富多彩大有感于夕阳红之乐。
我想忠告老年朋友,不要认为自己老了,什么都学不成了,朝阳夕阳是一个太阳,只要心中有梦,刻苦学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美梦,使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安康,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