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水涛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一个小山村的一家院子内,传来了琅琅读书声。11月17日下午,我市修武县西村乡西交口村来了一支特殊的“支教队”,为该村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义务辅导功课。
“17日13时30分在亚细亚宾馆东路口集合上山‘支教’。”当天早上,“支教队”成员杜雯和冯志强看到了“领队”李自红发来的这条短信,而短信发送时间则是2时。虽然这次“支教”是前几天已经约定好的,但是李自红还是特意发了这条短信通知。“为了这次支教以及处理其他一些事情,我忙到4时多才睡觉,早上7时就起床了。”李自红说,但是从她脸上却看不出一丝倦意。
13时30分许,“支教队”的3个人从各个方向准时来到集合地点,一行人驱车向北出发,担任此次司机的冯志强是一个公司的负责人,当他得知这次“支教”需要用车的时候,就主动“私车公用”。随着道路变得越来越崎岖,大家知道目的地就快到了。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支教队”来到了西交口村王法新家的门外。王法新今年10岁,上小学4年级,他和其他4名同学正在院子里写作业,他们用这种方式等待着“支教队”的到来。李自红说:“我们已经开展‘支教’活动一个月了,每周六都会来这里给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补习功课,这是我们跟孩子的约定。”
李自红是一个公司的普通员工,同时也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她说,她和一些致力于爱心公益活动的人组成了一个志愿者团队,通过走访我市偏远山区一些贫困家庭,为这些家庭的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容乐观,之前都是在走访的时候临时做一些功课辅导,后来我们就约定每周六集中为他们辅导,我们的辅导团队都是以教育界人士和高校学生为主。”李自红说。
这次的“支教”成员之一杜雯就是一名河南大学的大三学生,家在焦作的她趁学校没课特意回来参加这次“支教”活动。杜雯说,她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李自红的这个团队,想为山里孩子做些事情的她就主动加入了进来,之后就每月坚持回来一次,参与组织爱心活动。
王法新和他的同学写完作业后,李自红和杜雯分别对他们的作业进行了检查。之后李自红又带领他们朗诵《弟子规》,并向他们进行了讲解,还教他们学习英文字母。杜雯则带领他们猜谜语、玩成语接龙,学习累了,则教这些孩子打太极拳、玩游戏。
时间过得很快,大山挡住了西沉的太阳,“支教队”也要离开了,他们和这些孩子约定下周六还在这里不见不散。“看着这些孩子每次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就感到很高兴,以后我们肯定会坚持下去,只要是村里其他的孩子愿意来学,我们也会进行辅导。”李自红说,“以后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在院子里面学习肯定不行,我希望能够得到西交口村村委会的支持,给我们提供一间房间,让我们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为这些孩子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