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 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自行车城”哥本哈根
图片新闻
各国公务员怪异规定盘点
孟州: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民主街道:优化流动人口服务
我市稳步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工作
武陟:构筑“婚育文明路”
国外政府机构开放一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行车城”哥本哈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资料照片)

 
   

  漫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街头,我常常看到当地民众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那里的大街,在与人行道相邻的地方往往有一条漆成浅蓝色的车道,上面有着白色自行车标志,那便是自行车专用道。诺莱布罗加德大道是哥本哈根的主干道,那里竖立了自行车流量自动计数牌。那红色的数字表示当天通过的自行车数量,蓝色数字则表示当年通过的自行车累计数量。显示牌表明,每天从那里通过的自行车达3.6万辆。哥本哈根市民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多寡依次为: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居次,私人轿车居末。

  在哥本哈根新港码头,我看到在出租车站“TAXI”牌子旁边,有一块出租自行车“CityBike”的牌子。只需在“CityBike”的停车格投入20丹麦克朗的保证金,就可以从停车格取走自行车。一群背包客正在准备骑车出发。在他们骑自行车旅游之后,把自行车停放到任何一个“CityBike”的停车格,锁好之后,从停车格就可以取回那20丹麦克朗的保证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率先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当然,这车轮是指汽车的轮子,不是自行车轮。汽车是一把双刃剑。汽车在给人类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造成能源极大消耗,而且还排出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空气污染,造成地球气候暖化。在最近20多年,北京从自行车王国逐步迈向轿车时代,而哥本哈根则从轿车时代进入自行车之都。就技术而言,从自行车到轿车当然是一种进步。然而就减碳而言,从轿车到自行车是一种进步。

  在北欧四国,我到处看见骑自行车者,而以哥本哈根为最多。哥本哈根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授予“自行车城”称号的城市。

  哥本哈根成为“自行车城”,原因是:哥本哈根城市不大,地势平坦,市民喜欢体育健身,而且市民和政府有很强的环保意识。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又给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化”以强大推力。据统计,如果每天以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按车程5公里计算,每人每年可减少3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为了鼓励骑自行车,丹麦对汽车征收高额税,买进口汽车要缴100%的消费税;另外大幅提高哥本哈根市区的停车费,从早9时到晚7时的停车费为24.6欧元(相当于196元人民币)。

  如今,36%的哥本哈根市民骑车上班,到2015年将可以达到50%,连政府官员很多也骑自行车上下班,其中包括哥本哈根市长。由于大批市民选择了骑自行车出行,哥本哈根出现了新的问题,即自行车的拥堵。哥本哈根市政府采取拓宽自行车道的办法,使自行车在市区街道能够通行无阻。在自行车专用道旁,还设立自行车停车站,以供骑自行车的人在停车站给车胎打气、挂车链和喝水休息。交通信号灯也优先放行自行车而不是汽车。

  另外,还在郊区与市中心之间,建立“自行车高速公路”。哥本哈根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城市。所谓“自行车高速公路”,就是“自行车道上没有红灯,没有坑洼,没有障碍物”。

  骑自行车者越来越多。哥本哈根市政府制定了“骑车五原则”,要求骑车者“和善待人,作出手势信号,靠右骑行,谨慎超车,自行车铃声给人以愉悦感而不是烦扰感”。

  在哥本哈根,自行车不仅用来上下班,还用来假日长途旅行以至跨国旅行。骑自行车旅行,可以细细观赏风景,优哉游哉,而且健身、减碳两不误,不亦乐乎?

  叶永烈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