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现在虽然是一个人住,但是有了政府的关心,小日子过得很好。”昨日,中站区李封街道衡苑社区75岁的许大娘谈起自己的生活时满意地说。这些年随着民生保障政策越来越完善,她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保障了。
多年来,中站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秉承热情为群众和社会组织服务,做到拥有一颗热情的心、一双专业的手、一张微笑的脸,简化办事手续和中间环节,让服务对象少跑腿;针对有特殊需要、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注重群众呼声,带着感情为百姓服务。该局在服务群众工作中,时刻让老百姓感受到民政工作的贴心。城乡低保困难群体和农村五保老人是困难群体,工作人员始终把他们当成亲人,实行“亲情服务”。今年年初以来,全区共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169名,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34.21万元。
改善城市“三无”老人、孤残人员的生活,不断提高“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水平。目前,全区共有农村五保对象80人,其中集中供养23人,分散供养57人;进一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先后投入12万元,对40名考入大学的贫困生和22名考入高中的困难家庭学生给予一次性救助;认真落实农村老龄人群养老补贴政策,对男66岁、女55岁以上,且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农民,每人每月补助50元。目前,享受老龄补贴人数为3385人,95岁以上老人每季度发放一次老龄补助。
加强民政服务,关爱困难群体。今年春节期间,该局向全区困难群众发放面粉、食用油、棉被、棉衣、大衣、煤球炉等救灾物资共价值50余万元;积极组织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共接收社会捐款22多万元;安排倒房重建资金11.85万元,为农村困难户新建住房12户,修缮住房5户;全面落实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政策,为全区332名重点优抚对象及时足额兑现上半年抚恤事业费70余万元;今年春节、八一前夕,发放慰问金30余万元;对全区22名参加铀矿开采的退伍军人进行了普查、体检;为全区60岁以上、家住农村或城市无工作单位的退役士兵进行摸底调查,为符合条件的53人建立了台账。
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以区老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为龙头,发挥其示范作用,进一步细化亲情服务工作指标,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延伸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为老服务品牌;积极引导鼓励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有偿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办证效率。建立婚姻登记身份证阅读系统,加大殡葬改革宣传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规划建设。(朱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