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 通讯员宋粲)日前,经过认真的检查、缜密的准备和精心的手术后,市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了一名年仅30岁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目前这位患者恢复良好。这标志着该院心胸外科在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数量呈增加趋势,也是心胸外科较为常见且非常凶险的疾病之一,一旦出现并发症几乎无抢救机会,死亡率非常高。虽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成功率也仅有70%,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给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带来极大困扰。
11月4日,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收治了一名年轻的发作性胸痛病人,经过“腹主动脉造影(CTA)”检查显示,患者为主动脉内夹层动脉瘤。之后,为了便于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转入该院心胸外科继续接受治疗。随后,心胸外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吸氧、心电监护、控制性降压、绝对卧床等治疗措施。
11月7日,患者突然出现血尿等症状,该科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发现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入院后出现血尿、尿量减少等症状,医生考虑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范围出现扩大,具备了明确的手术指征。针对患者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等情况,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全民亲自主持,召开了由该科副主任董晓龙、任安立及全体医师与手术室、麻醉科、监护室相关人员共同参加的术前方案讨论会,并制订了缜密、科学的手术方案。
11月9日,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该科医生为患者实施了“升主动脉置换+部分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手术从早上8时一直进行到下午6时才结束。术后,患者被送到ICU进行严密监护。在患者恢复期间,医生吴小永在患者的病床前守了3天3夜,直到病人顺利拔出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后才回家休息。
据该科医生介绍,主动脉内夹层动脉瘤又叫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并非真正的肿瘤,只是向外突出像瘤子一样。它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从而形成血肿的一种致命性疾病。虽然不是肿瘤,但是它破裂致死的凶险程度却超过了任何一种肿瘤,被称为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患者死亡率高,并极易被误诊。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后24小时的生存率仅为40%,1个星期的生存率为25%,3个月的生存率仅为10%,特别是随着我国高血压病人数的增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该科医生提醒,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异常发病突然,病情重且发展快,多发于60~70岁的有高血压病史的男性及妊娠后期40岁以下的女性。所以,此类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一旦出现剧烈胸背或腰腹部痛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