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时下市尘的喧嚣,人们的心态大多都是随波逐流的。犹如明星们的“粉丝”一般,举着发光的荧光棒,跟着台上忘形的呐喊。难道这就是人生?这样的人生太过浮躁,我还是喜欢拥炉读书,踏雪寻梅;抑或三两好友在云涧听松、青梅煮酒……
我想,这就是苏轼所谓的“清欢”吧。
“清欢”不是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倾情;也非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抑郁。清欢,只是种淡淡的欢愉,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我很是欣赏这种至高的境界,身在红尘,阅尽沧桑,却能够不为世俗所扰,仍旧保持着人之初的本心,快乐。即便在一千年后的今天,这种"清欢"的思想依然闪耀着它熠熠的光彩。
有段日子,我的网络签名就是“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清欢,清雅恬适之乐也。生活里,终是有那么些个日子,阳光明媚,花香满怀,小鸟欢唱。这时,人心是轻松自由的,思绪是信马由缰的,这世界如蜗牛缓慢睁开眼睛般,要多美有多美,可爱得令人想唱歌。
曾有著名文人说: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滔浮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这样一看,自己似乎也高洁起来了。人到中年,我试图重新定位自己:做一个乐观、自信、积极向上而不虚荣的女人;做一个不盲从、不纠结、不伤感的女人。让自己再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安之若素一点。我知道,我之所以向往这些,是因为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身上那种浮躁轻飘、暴戾乖张的劣根。
“人生有味是清欢”外表朴素的我,平时喜欢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脚下虎虎生威地蹬着轮子,能感觉风从发际拂过,拂过每一根温柔的发梢,长发在身后飞扬,感觉青春仍然是紧紧跟着自己,影子在车轮后如影随形。后退的街道,人流,喧嚣的尘世,令人仿佛看到一幅大写意的画。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意境的高远。我总觉得这种清欢是自得其乐,知足常乐的一种表现。
我们活在这世上,有千百种的人生,杜甫有“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悲痛心情,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激烈,纳兰容若有“人到多情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的哀伤。而我喜欢“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其实应当欣赏每一份感动,珍惜每一种平淡背后的幸福,这样地活着,也是一种精彩!
如此,感觉已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