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孔小海)11月20日,笔者从赵固二矿选煤厂获悉,该厂年处理能力35万吨的煤泥干燥系统正式投产,这标志着焦煤集团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探索使用新技术处理煤泥、提高经济效益上,迈出了可喜一步。
煤泥作为煤炭生产的副产品,具有高水分、高黏性、高持水性和低热值等特性,很难实现工业利用,长期被电力用户拒之门外,以民用地销为主。为拓展煤泥利用空间,争取效益最大化,今年年初,焦煤集团在河南煤化集团首次引进热风炉、滚筒干燥机等无烟煤选煤厂煤泥处理新设备。煤泥干燥机主要对含水量在20%~30%的煤泥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煤泥水分降至10%~12%,发热量有了很大提高,经济价值得到大幅提升,既可单独销售,又可与其他煤种掺配,便于汽车和火车运输,可广泛用于电厂发电、民用取暖、高炉冶炼等行业。据了解,烘干后的煤泥每吨可增收95元以上,赵固二矿选煤厂投入的这套设备,一年可多创收3300万元以上,不到8个月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煤泥烘干技术是焦煤集团继使用“卧脱”技术后,在煤泥处理方面成功应用的又一项新技术。它的推广应用,不仅调整了产品结构,拓宽了煤泥销售途径,保证了矿井和选煤厂的正常生产,而且有效减少了煤泥流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