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家住解放区焦南街道站东社区的李桂梅有点心烦:自己做手术花了1万元钱,家里有些吃不消。正在她愁眉不展时,社区来了两个网格管理员。李桂梅试着把情况向他们说了说,第二天便有了下文:拿齐材料,可以申请大病医疗补助。
在解放区,群众遇到了困难,不仅可以反映给网格管理员,也可以写在小区里的回音壁上,还可以申请“代办服务”,都能一一得到落实。去年以来,解放区围绕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四位一体”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扁平化服务,并开展了一系列新服务,深受群众好评。
该区区委书记郑秋红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就管理抓管理,应当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幸福、更有尊严。”
“四位一体”:“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区建设面临着新形势,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一番酝酿后,解放区决定实行“四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旨在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凝成社区建设一股绳,以社区管理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四位一体”即社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四方共治的社区组织体系。
“社区党工委吸引了辖区企事业单位,突出了城区共驻共建特色。”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石生瑞说。他还担任平光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党员也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随着全区“走基层、访民情、促发展”活动的深入开展,党员“接地气”,群众得实惠。
“群众反映的卫生、治安问题,我可以直接带到社区工作会上解决。”由于群众信得过,居民秦佩真当选为幸福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在加强和改进社区居委会工作中,解放区积极倡导社区居委会成员由非街道工作人员担任,真正实现社区事务的议行分设。
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立,则延伸了政府的服务触角。高婕是区人社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周到社区挂牌工作1天,“能解决的事情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事情我带到局里办,老百姓不用来回跑了。”和她一样把办公地点放在社区的,还有民政、残联、卫生、文体等部门的一干人。
有的社会组织想办点公益事业,但群众不信任,没法在社区落脚,而有的居民想学点东西,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社会团体。作为社区和社会桥梁,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供需矛盾”。通过社区社会服务中心,“黎明脚步”、“红月亮社区图书馆”等15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得以更好地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四位一体”管理体制的全面推行,犹如在社区搭建了四个大舞台,彻底打破了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实现了多方参与,多方共赢。
网格化管理:润物细无声
解放区每个社区服务大厅的墙上都悬挂着一张辖区网格管理图,具体到每户家庭,由谁负责、什么情况一目了然,这就是解放区积极推行的网格化管理。
按照每400户居民一个网格的标准,解放区将辖区划分为226个网格,并对应配备了226 名网格管理员和452名网格协管员。每个网格管理员佩戴统一的工作证,职责是排查安全隐患、解决矛盾纠纷以及帮助居民办理低保、大病救助等事务。
说是网格管理员,其实他们还担当着宣传员、服务员、信息员的职责,配有便民服务卡,每天要记《民情日记》。
和一般的社区工作人员比较起来,网格协管员本身就是网格内的住户,和居民比较熟,工作有优势。鸿源社区65岁的王英莲说:“他们每天巡查,以前只是脸熟,现在是真熟了,有啥事都愿意跟他们说说。”
民权街社区67岁的杨生保是个热心肠,爱帮助人,退休前在一家企业的工会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后,被群众推选为社区网格管理员。“居民信任我,就得为大家干点实事。”杨生保很看重自己的这份差事,他说:“我平均每天最少要走访20户,碰上年纪大的住户,还要顺便帮助扔垃圾、买东西。”
依托社区网格,利用社区网格管理员、民调员、楼院长等,解放区全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织、上下联通的信息网络,实现了社会矛盾调处的“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
网格化管理彻底改变了社区的工作方式,道清里社区党工委书记范保军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是等着问题来找我们,现在是我们主动下去找问题;过去是我们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了就算合格,现在是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算及格。”
“扁平化”服务:工作的努力写在群众的笑脸上
有人对“扁平化”三个字不解,区社区办主任李全忠形象地解释说:“扁平、扁平,就是把公共服务压扁、压平了、压宽了,不能在空中浮着,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做好服务,既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参与。因此在服务方式上,解放区确定了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两个主要途径。
在公共服务方面,区、街道下沉工作力量,指导每个社区设置民政救助、劳动保障、卫生计生、就业服务、综合治理等服务窗口,让居民“只进一个门,能办所有事”。
志愿者是解放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区共有233支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属全国最高,文体服务、家政服务、助残服务、养老服务、少儿服务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家庭服务中,老人是重点,孩子是焦点。花园街社区有个“银龄茶坊”,设有棋牌室、休息室、活动室、阅览室,每天有上百位老人在这里休闲,这便是该区在社区精心为老人营造的温馨之家。
“老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 。面对社会老龄化趋势,解放区还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日托养老、货币化养老,多种模式的养老服务共同为老人撑起一片夕阳红。
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生活化,这是解放区一直努力的方向,为此开展了“四点半工程”、“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青少年快乐大本营、少儿才艺吧、少儿科技体验馆、机器人工作室等少儿活动室应运而生,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
“一开门,孩子们一冲而上,高兴极了。”开办少儿科技体验馆,让学生路社区党工委书记靳英英颇费一番心思,但她觉得值。
基于解放区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可贵探索,今年,民政部确定解放区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手捧金灿灿的“实验区”牌匾,区委副书记、区长原永宏说:“抓社区建设就是抓和谐、就是抓民生、就是抓稳定。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平台,应当进一步得到加强,从源头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从基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实干中走来,今天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未来的答案。解放区将砥砺奋进,勇于创新,为的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庄严承诺,为的是群众更加幸福安康、和谐美满的生活。 马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