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雅虎和民意中国网对5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有很多找工作“求稳”的青年。60.6%的人建议落实配套政策,鼓励“求新”和“创业”
青年求职为何喜欢“求稳”?调查中,73.7%的人认为是“收入稳定”,62.2%表示是“福利待遇优厚”,51.7%认为是“工作内容轻松”,47.0%的人指出是“能积累社会资源”。
调查中,虽然有超过半数(56.6%)的人认为 “求稳”无益于社会发展,但仅有21.3%的人明确反对这种心态。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每个人都是“经济人”,都会趋利避害,求职首选稳定不是年轻人的错。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如今人们面对的职业风险和生活风险都在加大,“求稳”是人们规避风险的一种选择,是很正常的一种反应。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想找一份稳定、收入丰厚的工作是人之常情,对青年无可指责。虽然今年的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不少人把公务员当做是“不二选择”,这可能是社会结构和职业结构出现了问题。
陈宇告诉记者,美国的高等技术工人的收入很合理,一位汽车修理工的年薪有15万美元,属于中产阶级了,而白宫幕僚的年薪也不过8万美元到10万美元。我们要调整职业结构,让劳动者的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这样才能形成吸引力。
“大家都去复制别人的东西,青年都想着‘找把椅子坐下来’而不愿意创业,社会的生产活力就会下降,这也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杨燕绥说。
陈宇表示,这些年,我国青年创业的环境还是不够好,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个人的产权保护等制度都存在缺陷。现在创新型和服务型企业大多还是民营和中小企业,要为它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政策支持,放低门槛,放宽限制。
本次调查中,66.4%的人建议提供更多就业渠道,规范国企,壮大民企,抬升非营利机构的地位;60.6%的人建议落实配套政策,鼓励“求新”和“创业”;53.7%的人建议减轻年轻人经济包袱,让他们放开手脚;49.4%的人建议调整社会评价标准,不以单一标准论英雄。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