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凯
针对国内汽车消费现状,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在北京举办了“汽车安全消费教育日”活动,吸引了数百名汽车消费者进行了安全驾驶体验,并向公众首次发布10条《汽车安全消费指引》,同时宣布将启动汽车安全消费调查,为开展汽车安全消费教育活动提供重参考依据,明年中消协还将开展对汽车消费的满意度调查评价。
中消协秘书长姜天波在活动上指出,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相对薄弱的汽车安全消费意识形成强烈对比,为交通出行埋下诸多安全隐患。《汽车安全消费指引》的出台,旨在提示消费者防范销售误导,不随意更改汽车配置,不随意加装辅助设备,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在国内车市,消费者购车后改动配置、加装辅助设备是很常见的事。一般说来,改动的配置如果是原厂的模块化产品,不用改动车内线路,对安全的影响还不大。如果涉及线路改动,消费者就应该谨慎对待了,改动配置虽然会在使用上带来一些方便,但也可能会同时埋下安全隐患。
消费者改动汽车配置的初衷可以理解。国内现售车型一般有标配、中配、高配等区别,高配车型配置更丰富,功能更齐全,但价格也较高。购买低配车型并进行改装,可用较低的价格实现更丰富的功能,所以不少人对此比较热衷。
以人们很熟悉的氙气灯为例。氙气灯具有瓦数低、亮度强的优势,尤其是光线色温接近日光,夜间照明优势很明显,所以很受消费者青睐,一些消费者购车后会优先把卤素灯改装为氙气灯。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雾天使用时,氙气灯的灯光穿透力并不如卤素灯的效果好,因此两者其实各有优势。要更改配置,消费者至少应该弄清楚两者的优缺点后再决定动不动手。
从中消协发布的《汽车安全消费指引》中可以看出,除了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其中还包括很多日常安全使用的内容,比如未成年人不要乘坐副驾驶坐席、定期检查安全部件、定期检修保养等,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不良的使用习惯才是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还以车灯为例,很多驾驶人夜间行车往往让远光灯一亮到底,尤其是氙气灯,会给对向交汇车辆的驾驶人造成严重的炫目效果,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加强舆论引导,提高人们依法驾驶、文明驾驶的意识,促使人们主动改变和远离不良的驾驶习惯,是极有必要的。
中消协《汽车安全消费指引》的发布,给所有驾驶人提了个醒。注重消费安全和使用安全,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