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付凯明) 近期,马村区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完善监管机制。该区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落实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的食品安全职责,在强化街道食安办及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责任的同时,聘请群众代表担任监督员,构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区食安办协调各主要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互相配合,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取得实效。
强化宣传教育。该区一是更新消费观念,帮助广大农村居民从思想上接受科学消费、可持续消费的观念;二是增强权利意识,让广大农村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既包括法律权利,也包括经济权利;三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因地制宜地制作宣传展板、编印食品安全知识及监管手册,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提高农村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四是提升执法素质,加强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教育,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深化专项整治。该区一是开展证照不全生产经营专项整治,严查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等问题;二是开展私屠滥宰、注水肉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不合格猪肉;三是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力度,结合农村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质量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专项食品质量监测,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为名向农民兜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四是开展索证索票等基本制度专项检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
突出监管重点。该区以城乡接合部、学校周边、各种交易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摊点、小餐馆等为重点对象,以粮、肉、蔬菜、果品、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食品为重点品种,严厉查处高残留农药、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添加、有关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
专项整治活动开展至今,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360余人次、执法车辆60余台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0家,小作坊、小摊点45家,农贸市场5个次,农村集会2次,食品经营户273家,餐饮单位62家;立案查处食品安全案件35起,查处不合格食品85公斤,取缔无照经营商户8家,责令整改商户20家,提出整改意见200余条;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125头,瘦肉精检测507份,农药残留检测54份;指导68家经营户规范了进货查验手续和索证索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