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马立山与他的“开心园”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结合实际推进工作
村官学习十八大 立志基层献青春
我市首笔专利权质押贷款花落双屿
我市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武陟:人才强县工程凸显“洼地效应”
我市举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报告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立山与他的“开心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马立山为孩子们上爱国主义教育课。 麻 酩 摄
 
   

  本报记者 麻 酩

  走进温县祥云镇东南王村的“开心园”,巨幅浮雕和人物雕塑引人注目,室内外书画条幅错落有致,这些独特的布置使整个院落浸满了浓浓书香和艺术气息。

  今年83岁的东南王村村民马立山老人,是“开心园”的主人。已是耄耋之年的他,除了是孩子们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欢乐的马爷爷,还是村里老人们眼里的养生保健专家。

  痴心教育终不悔

  在“开心园”的门口墙壁上,记者注意到有“温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温县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温县云贤老年大学”、“温县农民健康教育学校”等标牌并列悬挂着。

  谈起建立“开心园”的缘由,还要从18年前马立山回温县老家时说起。1994年,马立山从许昌市卫生防疫站退休后,因能书善画,应乡亲们邀请,回到故土给族里画家谱。在村里短暂的停留中,马立山发现这里的农民精神生活非常贫乏;农村娃娃与城里娃娃在教育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都跟不上,学习缺乏动力。心痛之余,马立山萌发了回老家“教书育人”的想法。

  起初,他的想法儿女们不能理解:“好不容易退休了,可以在家享享福,为何还要到农村去受那罪?”可是马立山并不认为那是受罪,他认为能够发挥余热从事他喜欢的教育事业是最幸福、最开心的事。苦口婆心做通了儿女们的工作,马立山决定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只身一人回家乡搞教育。

  马立山拿出多年微薄的积蓄,为孩子们添置了课桌和板凳,自制了多种学习用具和道具,把自家一个不大的院子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在“开心园”里为孩子们讲授课外知识、革命故事、做人道理,教他们学绘画、练书法外,马立山还经常到学校给学生们作报告,讲人与国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教育,不是正确的教育就是错误的教育。”马立山认为正确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脱节的问题,马立山结合实际,主动和学校校长、老师结合,谈学校教育问题,探索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模式,并把自己编写的《如何抓好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老师课外管理一席谈》等辅导材料免费送给各个学校。

  “看到过去一些顽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在‘开心园’学习后,变得听话了、爱学习了,我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马立山告诉记者,“能为农村娃娃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觉得很值。”

  “开心园”成为老人的“长寿园”

  “今天我们谈生活新观念,就是改变旧的饮食观念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如何长寿,马立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翻阅了各种材料,专门整理出来一本小册子供村里的老年人做日常养生保健参考。对于年龄大点、看不懂书的老人,每个月的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他就在“开心园”开设养生课堂,帮助老人学习健康、养生知识。

  除了讲授健康知识,马立山还经常组织老人一起唱歌、唱戏、画画、做手工等,让老人们在“开心园”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由于课堂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时间一长,马立山的“开心园”越来越受大家欢迎。1999年12月,云贤老年大学在马立山的“开心园”正式挂牌。从此,“开心园”就变成了村里老人年的“长寿园”。

  “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少,除了在家看电视,平时也没地方去,来‘开心园’不仅让我们学习咋样能长寿,而且还能跟大伙儿一块唠唠嗑,这一天过得就别提有多带劲儿了。”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李大爷说起“开心园”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这里讲修身养性的课程,也让我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给孩子们上教育课,还是给老人们讲长寿,我都非常开心。通过与大家交流,我从中收获了许多新的人生感悟。”马立山说。

  甘守清贫献爱心

  在言谈当中记者了解到,马立山的子女生活状况不是很好,有的下岗,有的在外打工,还需要他来接济。但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马立山自己的生活虽然异常简朴,但对娃娃们的教育和公益事业非常热心,一点都不含糊。

  翻开厚厚的记账本,上面整齐地记载着马立山18年来用于创办“开心园”、举办展览、资助贫困生、印刷教育资料及向灾区捐款的所有账目,粗算一下,竟有十几万元。然而,马立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日子,家里的陈设简单,几件家具都是跟了他大半辈子的。

  就是这位四季穿着旧衣服旧鞋的老人,闻知“开心园”的孩子们考上高中、考上大学,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100元钱奖励。谁家经济困难,娃娃上不起学,他就从自己每月仅有的1000多元养老金里拿出300元、500元进行资助。

  对于马立山来说,这本是他一个人的“爱心长跑”,而他的一举一动最终感动了村里和乡里的领导,感动了家乡人。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心园”已经从原来的200平方米变成了400平方米,更多的孩子、老人甚至学校老师都主动来“开心园”学习,接受心灵洗礼。

  “只要自己活一天,就要为家乡教育尽一分力,让‘爱心长跑’变成‘爱心传递’。”在谈到捐款目的时,马立山说得很平淡。

  (马立山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