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桂香
本报通讯员 李海军
一个无人愿学、上不成课的乱班,在她的调教下变成了一个人人向上的优秀班级;一个全科无一人及格的班级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取得了三校联考语文学科的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都是第一名的好成绩;一个大家都认为没有希望的班级,中考时竟然有8人考上了高中。这些都与一个人有关,她就是焦作五中的王秋婷老师。
王秋婷很推崇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认为,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正确引导,他们都会很优秀。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她很注重方法的选择。2011年3月,学校组织老师到沁阳永威学校观摩后,她仔细揣摩了永威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把“堂清、日清”等教学模式巧妙地引入自己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就是把握人的记忆规律,让学生主动学习,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她带的班是个乱班,自习课更是“大闹天宫”,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差,没有一个人全科及格。要想让这些“猴子”们坐下来学习还真要费些周折。王老师自有办法,她首先盯住了“猴王”。这孩子叫王励,在班里很有影响力。王老师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王老师就在班上进行表扬和鼓励,这让他找回了温暖和自信,最后还考上了高中。在王励的影响下,班里很多经常逃课的孩子慢慢地变得热爱学习。
从教8年,王秋婷老师先后被评为“中站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中站区优秀教师”“焦作五中十大优秀班主任”;她所做的《马说》《散步》等优质课多次荣获市、区级一等奖;2011年,在河南省文化小论文评比中,她辅导的学生孙思琪的论文《手捧太极镇寰宇 胸怀绝技压群英》获得省级二等奖。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