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本报通讯员 张春雷
日前,记者来到山阳区人民法院的审判办公综合大楼采访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进入走廊里的不少当事人和群众被墙壁上的文化长廊所吸引,驻足认真观看。
“山阳法院浓厚的文化氛围令人震撼,受这样的文化环境熏陶,相信每个法官都会公正执法、廉洁办案。”一旁观看文化长廊的新城街道办事处郝杰社区姓柳的老人对记者说。
提及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路,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朱宝林认为:“一个法院有没有文化底蕴,需要通过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载体来体现。”
建于2010年1月的法院文化长廊,是山阳区人民法院独具特色的一个文化载体。该院投资100万元,在办公楼一至七层高标准打造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领先的7个法院文化长廊,内容包括《廉政文化长廊》、《优秀法官长廊》、《榜样的力量》等8个特色文化长廊,营造了德文化、和文化、廉文化、学文化、史文化等形式生动新颖、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法院文化长廊的设立,犹如打开了一扇彰显法院文化底蕴、增进社会理解法院工作的重要“窗口”,法院文化建设已成为山阳区人民法院的亮点工程。截至目前,该院先后接待省内外各界干部群众参观近3000人次。
丰富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从2002年开始,该院就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法院”活动,加强了图书室、阅览室建设,设立了“法官书架”,在干警中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加强对干警的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院有本科学历的干警已占全院人数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