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长沙八岁女童因为在公交车上冲着一位七旬老人大吼,引来旁边女乘客的不满,当场出手狂扇了小女孩好几个耳光。女孩的妈妈想借媒体找到打女儿的中年妇女讨个说法,引发网友热议。(据《华声在线》11月27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视频中,小女孩出言不逊让人摇头叹息。童言之所以“无忌”,也许是因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缺失而导致。但掌掴小女孩的中年妇女则是一种极端行为的呈现,不仅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笔者不禁想起几个月前,杭州公交车上一个小伙子因未让座而被一男子掌掴的事件,当时曾引发网民关于“是否要以道德的名义施暴”的大讨论。
对于孩子犯的错,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会选择宽容,因为毕竟还未成年,很多道理和事情还不能很好地正确把握。反过来思考,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对一位七旬老太出言不逊,难道只是小女孩一个人的错吗?缺乏对老人最基本的尊重与礼貌显然不对,但这自然与成长环境有关。作为小女孩的监护人、教育方,家长和学校对此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深刻地反思和检讨。
面对出言不逊的小女孩,中年妇女狂扇其耳光,这种不可理喻的极端行为让人不能接受。对于孩子犯的错,中年妇女不是选择语言教导,而是暴力制止。试问,换作自家的孩子,这个中年妇女也会下此狠手吗?中年妇女的心理大家不难理解,原因很简单,就是对小女孩的“没教养”表示不满,可再不满也不能出手伤人吧。更何况是一个年仅八岁的女孩。这种极端的行为,中年妇女毫无疑问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还有一点笔者不吐不快。在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小女孩谩骂老人、中年妇女掌掴小女孩的时候,司机竟视而不见,整个车厢的乘客也无动于衷。这样的冷漠明显就是“道德缺失症”,让人感到心凉。
如果说公交车是观察道德体温和社会冷暖的一个有价值的窗口,透过“弱者互戕”,我们有必要好好反思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行为与互动关系。中年妇女的暴力难治“道德缺失症”,整个车厢的乘客更不能让这种症状肆意蔓延。治疗此症的方法,更多的是友善、宽容和爱,这才是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温暖的最有效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