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水涛
她自身残疾,却没有等待别人的救济,而是主动找工作自食其力;同样因为残疾,她对其他残疾人的生活感同身受,所以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离开岗位后,她本可以拿着退休金悠闲过日子,但由于辖区残疾人极力挽留,她继续义务为他们服务。她就是山阳区艺新街道艺新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周金荣。
从零开始,建立社区残疾人信息库
周金荣从小因患小儿麻痹导致左腿残疾,做过多份工作后于1994年下岗。2007年6月,我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当年44岁的她成功应聘,负责艺新社区残疾人各项工作。
周金荣上任伊始,艺新社区的残疾人工作可以说就是一张白纸,她拿到的只是一份36人的残疾人名单,这些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家庭情况如何则不得而知。为了尽快摸清辖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她拖着残疾的左腿,穿梭于社区各个楼宇之间,所以那时在艺新社区,人们经常会看到皮肤稍黑、身材瘦小且左腿残疾的周金荣挎着一个布包繁忙的身影。
社区残疾人工作辛苦而繁琐,没过几天,艺新街道几个社区的残疾人专职委员纷纷离职。由于周金荣工作认真、负责,群英社区、工字路社区、五号院社区的残疾人工作也都落在她的肩上,她毫不推辞,继续走访,记不清跑了多少趟、走了多少路,一双双穿烂的鞋见证了她的辛劳。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周金荣详尽掌握了辖区残疾人的总体数量、残疾类型、就业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和子女教育情况等,并为每个残疾人登记一张卡片,为每个残疾家庭建立一本档案。“现在四个社区共有残疾人341人、320户……”说起辖区残疾人情况,她如数家珍。
工作需要把掌握的残疾人情况分门别类地输入电脑,建立信息库,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周金荣来说,这比走访残疾人家庭难得多。为了尽快学会使用电脑,她每天早早地来到社区办公室,一看到别人有空闲,就让人教她使用电脑,并将使用方法记在本子上,下班后她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学着打字、做表格,后来又借钱买了一台电脑在家自学。
最终,周金荣熟练运用电脑,将残疾人信息一一输入,逐渐完善残疾人信息库。在她的办公电脑上,她的工作成果形成了一个个文件夹,“0~6岁残疾儿童”、“2012年培训就业名单”、“精神病统计”……数十个文件夹凝聚了周金荣多年来的工作成效。
用心做事,成为社区残疾人的贴心人
周金荣用真诚获得了辖区残疾人的认可,让他们享受到“保姆式”的服务。“我也是一个残疾人,将心比心,我知道残疾人生活有多难,我会想办法帮助他们,他们有困难也愿意跟我说。”她说。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周金荣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了解关于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在她随身携带的一个布包里,装着她整理的资料,如《残疾人心理辅导实务》、《残疾人角色指引》、《残疾人创业指导》、《税收优惠政策介绍》等。
2010年,周金荣得知国家有针对残疾人贷款的优惠政策,立刻想到了下肢残疾的张小利。经营烟酒批发的张小利因为资金紧张,店铺规模一直不大,周金荣就将贷款政策详细地给他讲解,而且一趟一趟地帮忙送材料,最终张小利顺利贷到款。“周大姐人可好了,当时跑前跑后的,要不是她的帮助,贷款也不会那么顺利。”一提起当年贷款的事,张小利至今感激不尽。
一些残疾人因为没有工作而生活困难,周金荣一直惦记着给他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改善他们的生活。只要有针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她就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只要有合适的招聘信息,她就多方联系,帮助他们就业。2009年3月,她得知市里有针对残疾人的招聘会,马上联系十几位残疾人前去应聘,没有右臂的残疾人李娜娜最后被招聘到焦作大学图书馆工作。
通过长期的交往,周金荣成为了辖区残疾人的贴心人,无论是生活上有困难还是精神上有困惑,他们都喜欢打电话找周金荣诉说。2008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正在家里忙着过年的周金荣突然接到残疾人王文生的电话:“儿子精神病犯了,在家里乱砸东西,咋过年啊!”挂断电话,她迅速来到王文生家里,看到他家里一片狼藉,就一边安慰他,一边收拾房间,临走还塞给他300元钱。
几年来,周金荣共为8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信息,帮助57名残疾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为78人办理了重度残疾医保、养老保险。
今年5月28日,周金荣的聘用时间到期,当辖区残疾人知道这件事后,纷纷打电话给她,希望她留下来。在大家的极力挽留下,如今周金荣继续义务在这个岗位上为辖区残疾人服务。
(周金荣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