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石媛媛
实习生 和瑞娜
“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这些交通安全常识我们从小都知道,但现在成年的我们是否还一直遵守呢?前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热议,我市有关部门也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据了解,今年1~10月份,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截至2012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2.38亿辆,机动车驾驶员2.56亿人,近5年来每年平均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员2000多万人,相当于1991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员的保有量。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的12月2日确定为“全国交通安全日”。据了解,确定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主要考虑数字“122”作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于1994年开通并投入使用,群众对此认知度高,方便记忆和宣传。同时,考虑到每年12月2日我国已进入冬季,是交通事故多发期,春运等道路交通出行和运输高峰也即将开始,在此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广大群众出行安全。
今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遵守交通信号,是保障交通秩序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着闯信号灯、不按交通安全指示出行等交通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现场手势指挥,遵守交通信号,是每位交通参与者守法出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机动车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是我们在“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中大力倡导的。同时,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等交通陋习,超速行驶、闯红灯、强行超车等危险驾驶行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大力摒弃的。
人人都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开展好“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使人们增强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外,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知识也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广大网友们,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让我们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共创良好的出行环境。
网友杂谈
网友【机灵小不懂】:儿童交通安全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除了学龄前及中小学教育对儿童交通安全知识进行普及之外,不少地区还开设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课程,或修建专业的体验馆,针对儿童或小学生在特定的场馆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步行者和驾驶者的身份进行体验,从而正确理解交通安全知识,并锻炼在危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避免发生交通伤亡事件。
网友【紫宸颜夕】:希望新闻媒体发挥宣传阵地作用,经常性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都来关心交通安全,使公民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网友【水晶果冻】:教育能增强人的意识,意识能改变人的行为,行为决定后果。交通安全教育是避免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途径。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自我防卫意识,才能确保交通的安全。此项工作必须从小抓起,学校要给每个学生发放《交通安全教育手册》,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网友【大辫子姑娘】:汽车不是一刹就停的,有的人认为乱过马路没啥关系,反正驾驶员会刹车的。其实,汽车不是一刹就停的。因为有惯性,刹车后车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路,就像人在奔跑中,突然停下来,还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冲出几步一样,何况还有可能出现驾驶员不注意、刹车不灵等情况。所以,乱穿马路是十分危险的,不少交通事故就是因为行人乱穿马路造成的。血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
网友【骑士520】:每当过马路时,就会看到许多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如果行人和车辆爱怎么走就怎么走,那么就会交叉冲突,发生混乱。交通道路上用交通标线画出车辆、行人应走的规则。在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交通标志,它们用图案、符号和文字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网友【橡皮糖跳跳】:有人总是喜欢在汽车前后急穿马路,这是很危险的。驾驶员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被称为“视线死角”。要是有人在车前车后驾驶员眼睛看不到的“视线死角”内急穿马路,就会造成车祸。所以,我们横过马路前要注意左右来往车辆,先向左看,后向右看,当看清没有来车时才可过马路。在人行横道和人行天桥上行走,这样才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