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北京南苑路路口发生一起车祸,致3人受伤。120救护车在赶往现场的途中虽拉起警笛,却少有车辆让行,急救人员无奈只得向交警求助。经交警拦下两边车辆后,救护车才上了快速公交车道。平常救护车7分钟就能走完的距离,当天足足开了40分钟。 (《北京晨报》)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对于一般车辆而言,受阻几分钟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等候急救的危重病人来说,分分秒秒都关系到生命安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车主非但没有主动让道的意识,反而见缝插针,与急救车抢道,让本应跑在死神前头的救命车“插翅难飞”。交通堵塞成了生命救助的最大障碍,实在令人扼腕。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对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通行行为作出相关处罚规定。但是,只靠规定和处罚就能将一些不文明行为彻底根除吗?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每一个人,个人素质、道德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人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若是换做自己在急需救助的时候,对于那些主动礼让、出手相助的好心人我们怎能不感到温暖,又怎能不深表感谢?因堵车、不让道导致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难以通行,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时有发生,可以说,一些司机的不礼让行为,间接地扼杀了别人的健康与生命。
让一次道,便给生命多一次机会。生命的急救通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呵护,只有这样,这条道路才会畅通无阻。